玉。夫非精通蒙古语、及汉书、更问之亲履其地之人。率欲定此事体大而地远理博之事。不亦甚难乎。于甚难而得决疑传正。亦一大快也。御制读宋史河渠志曰、予既问之往祭河源之侍卫阿弥达。明悉河源在星宿海之西。亦既系之诗而按以语矣。因取宋史河渠志观之。宋史、元托克托等所修也。以蒙古人、言蒙古地名。尚有蹖舛失真者。则以蒙古人不深明汉文。宜其音韵弗合。名不正而言不顺。以致纪载失实也。其所译哈喇海齐必勒呼兰伊拉齐之类。皆不合今蒙古语。非不合也。蒙古语犹是。其音译汉文则差也。兹姑弗论。独所称绕昆仑之南折而东。又云复绕昆仑之北。自贵德西宁之后云云。贵德、即元之贵德州。而今之河州之地也。西宁则仍西宁。此其间、焉有所谓昆仑者乎。夫昆仑自在回部。离此将万里。谁能移于此为河源。细究其义。盖修河渠志者。或曾读汉书武帝记。因牵强为之辞。不知以讹传讹。益增人不信耳。既又细阅康熙年间拉锡所具图。于贵德之西。有三支河。其名昆。都伦。乃恍然大悟。昆都伦者、蒙古语谓横也。横即支河之谓。此盖元时之旧名。谓有三横河入于河。而修书者不解其故。遂阑入回部之昆仑山、以证汉武之事耳。然蒙古谓山横者曰昆都伦。或者张骞曾到回部之昆都伦。以及蒲昌盐泽。谓为河源。则是与予所云、不约而同。而要之究未明其入地伏流、为星宿海上之河源也。既解其疑。不可以不详志。如是则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者。为可行乎。为不可行乎。
○御制河源简明语曰、予既为河源诗。并按语。既读宋史河渠志有文。命辑河源纪略有谕。兹以体大物博。考今证古。不无费辞。虽彼此细勘事则明。恐毫厘稍差义乃紊。兹为简明之语。庶因提要而便览。盖河源究以张骞所探蒲昌海盐泽、及汉武所定昆仑为是。虽山海经、水经注、皆略具其说。山海经、刘歆称伯益所著。本无所据。水经注、则桑钦、郦道元、皆张骞后人、实祖其说而广之、以致于烦文。且昆仑在回部。原出玉也。独未明揭伏流至青海、于阿勒坦噶达素之天池而出耳。历唐宋以至元。乃有鄂敦淖尔为河源之语。鄂敦为蒙古语。汉语即星宿海也。彼时虽未考至天池。而中国之河源。实由此颇见梗概矣。溯伏流以至蒲昌海盐泽。非河源而何。星宿海亦盐泽之伏流。至青海而出为清水。黄河挟之以流。始为微淡。后为纯黄。是二水本一源。至中国出地为二色。而终归于一。若夫曲折纤细。则见近所为诗文、及纪略之书。独叙其简明崖略如此。
○军机大臣等奏、一统志内甘肃之归德所、今改为贵德所。其西宁县属归德所县丞。并归德营游击。应交吏兵二部、均改为贵德。以昭画一。报闻。
○庚戌。中元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
○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六十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七月。辛亥。谕、前以太庙尊藏列朝宝册。系随时镌造。玉质颜色。不能一律整齐。特命英廉、福隆安。将和阗贡王。慎选良工。敬造列朝宝册一分。以奉太庙。其旧藏之宝册。恭送盛京太庙尊藏。以昭祖宗功德之成于万代。意深远也。今据将列朝宝册。敬谨镌造完成。奏闻请旨。朕维我国家受天庥命。列圣朝承。玉检金绳。虔申对越。自朕躬继序以来。仰荷上苍眷佑。中外蒙休。迄今年逾古稀。日理万几。孜孜不倦。无日不以敬天勤民为念。皆祇承祖宗之彝训。永维余庆。笃念前徽。所有此项镌成宝册。本年孟冬时享。阅视祝版之日。著礼部堂官。敬谨安设中和殿。俟朕亲加阅视后。次日。于朕行礼以前。先派宗室亲王。赍捧供奉。一切应行仪注。俱照升祔之礼。并著该衙门。先期详议具奏。其旧藏一分宝册。仍照前旨。于明岁敬诹吉日。再行简派皇子、恭送盛京太庙尊藏。以志文谟武烈、显承佑启之盛。
○左副都御史觉罗巴彦学奏、乡会试头场论内。易藏关节。请移置二场经文后。将二场排律诗、移置头场制艺后。主考、同考等官。于头场卷阅荐毕。始分阅二三场。既阅二三场卷。即不得复荐头场。得旨、此奏深切时弊。依议行。
○陕甘总督李侍尧奏、自兰州至肃州西路一带。向未设有铺司。臣前奏请、每驿添设驿夫。接递往来文移。但铺司驿夫、均系地方官管辖。恐武职呼应不灵。查两省冲途僻路。均有塘汛墩台。每墩额设兵三四五名不等。祇因积弛日久。不能照额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