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72-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6418页

是日起。上以祭社稷坛。斋戒三日。  
○丙戌。御制书安南始末事记曰、春日斋居。敬观皇祖御书心经。张照等、跋录御制戒之在得之谕。憬然有悟。因忆安南始末事。为之记曰。我皇祖戒之在得之训。孙臣固建堂于避暑山庄。其义其事。已见之前后之记矣。昨岁夏、居山庄。因有缅甸归顺之事。不无为之喜。无何而有孙士毅复黎城封黎王之奏。则又不无为之喜。夫喜者惧之对也。惧则若有所失。喜则无所更虑。若有所失。心不敢放。无所更虑。心或放乎。缅甸归顺。无过宴赉山庄。事则已矣。安南之事。虽云复其城。封其王。而其凶首未擒。弗屑费中国之力。为藩国扫荡擒渠。因降旨班师。使孙士毅速遵旨班师。即逆凶复扰黎城。则固外藩之事。变乱无常。亦不屑每问之。乃孙士毅驻彼逾月。以待或有所擒献。而又未曾谨设防。以致逆凶席卷而来。我师仓卒与战。遂有所失。而提镇三臣。同以致命。幸而孙士毅全师以归。尚不致有伤国体。然而赫濯威重。实不无少损焉。夫兴灭继绝。弗利其土地臣民。此非欲得也。然而得其名。与得其实同之。安南之事。予果无得名之意乎。喜而忘惧。谓之能戒可乎。故予不咎孙士毅之贪功。久驻失防。致损威重。而自咎予之未能体皇祖训戒之在兹。书以志过。抑亦慎守此志于永久弗替云尔。  
○谕军机大臣曰、巴延三奏、恩明补授甘肃按察使。新授延榆绥道杨寿楠、远在江苏。尚无来陕之信。委员署理道篆等语。杨寿楠于上年冬间。补放延榆绥道。何以至今尚未到陕。著传谕闵鹗元、饬该员迅速起程。即赴新任。勿再延缓。将此并谕巴延三知之。  
○河东河道总督兰第锡、山东巡抚长麟、巡漕御史和琳奏、运河挑工完竣。并酌定二月初一日。拆除汶坝。以利挽运。得旨、览奏俱悉。今年运务似佳矣。  
○丁亥。谕曰、孙士毅奏、接奉彻兵谕旨。自恨不能仰体速彻知进而不知退。遭此损失。求重治其罪。现查点入关官兵。已有五千数百名。闻尚有从他处回至内地者。至军营未出各员。除前次陈报外。又查有副将邢敦行、游击张纯、王檀、张会元、刘越、都司邓永亮、守备黎致明七员阵亡。又有台员、知县袁天逵、府经历张诚二员。似已遇害。其余文员。俱已进关等语。此事朕屡经早降谕旨。令孙士毅于克复黎城后。即酌量情形。彻回入关。不可知进而不知退。并以安南地方虽小。但黎氏立国已久。其兴废未必不关乎气运。该国近来构乱频仍。黎维祁复怯懦无能。看来或因天厌黎氏。朕办理庶务。无不顺天而行。是以复谕令孙士毅作速彻兵。今因官兵在黎城耽延稍久。有此挫失。可见朕先几所动。事变即相应而来。是此事之失。究由于知进而不知退。我君臣俱不能不引以为过。但朕先经筹及。屡次谕令孙士毅作速彻兵。若该督遵照速彻。早已入关。乃于克复黎城后。复在彼耽延一月有余。希冀阮惠悔罪投出。或被贼党缚献。又不豫为侦察。以致贼匪乘间纠众滋扰。伤及官兵。是孙士毅不无贪功自满。即难辞咎。朕因其实非有心贻误。不忍遽加严谴。然亦不得不治以应得之罪。是以将所封公爵。及红宝石帽顶彻回。仍令来京。另候简用。此时关隘一带。正须大员带兵弹压。孙士毅在镇南关驻劄。并续调粤东官兵三千名前往。听候派拨。所办甚是。现据孙士毅奏请从重治罪。恐伊以待罪之人。不敢戴用翎顶。先自摘去。殊有关系。福康安到彼。尚需时日。目下该处一切事宜。正资孙士毅督率调度。若无翎顶。不特观瞻有碍。呼应不灵。且伊回京后。尚可以尚书补用。品级相等。但伊既有此失。若复戴所赏双眼花翎。于心亦难自安。孙士毅著仍留总督顶戴。并著戴单眼花翎。在镇南关办事。俟福康安抵彼交代后。听候谕旨。再行起程来京。至未出镇将各员。前已有旨分别议恤。所有此次查出之阵亡副将邢敦行、游击张纯、王檀、张会元、刘越、都司邓永亮、守备黎致明、并被害之台员、知县袁天逵、府经历张诚、均著一并交部从优议恤。其余未出各官兵。仍著该督遵照前旨。确查咨部。分别赏恤。将此再行通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曰、阮惠等屯聚谅山。自系惧我官兵进剿。不敢遽回广南。但关隘一带。与安南境界毗连。内地民人。见屯聚附近处所。不无惊疑。孙士毅现调粤兵三千。到镇南驻劄防守。以壮声威。所办尚是。至彻回各兵。现据奏、进镇南关者已有五千数百名。闻尚有从他处回至内地者等语。现在陆续进关。及从他道退回者。又有若干。著即查明据实覆奏。此等兵丁。皆系不得已退回。入关后毋庸再治其罪。土目潘启德、前次勾引附阮。抗拒不从。且跟随官兵进剿。殊为出力可嘉。现在曾否同官兵一体入关。此外似潘启德之出力者。尚有何人。又黎氏旧臣。如阮辉宿、阮廷枚、黎<亻冋>等、现在何处。曾否一并随同入关。并著查明具奏。前曾有旨谕令福康安迅速驰赴镇南关驻劄。福康安抵关后。务宜遵照前降谕旨。妥协办理。不必急于回粤东。总俟冬令酌量情形。再定行止。孙士毅前亦有旨令其帮同福康安、将应办事宜。酌筹妥协后。再行来京。福康安到彼后。如无需孙士毅帮同办理。自当即令其进京。否则将伊多留数月。亦无不可。孙士毅于该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