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惠学子非浅矣。清季学部尚书唐景崇发愿为《新唐书》作注,其与《旧书》有异同者,则取而考辨之,又杂取唐人记载入注,其体亦如集解。迨成稿过半(唐氏曾命象山陈汉章为注《地理》、《艺文》二志及列传数篇,见陈著《史学通论》,是其书亦不尽出己手),而唐氏旋殁,近有人取其《本纪注》十卷付刊,而列传、志、表缺焉,如有人焉,能因其业而卒成之,亦乙部之巨制也。清人之究心《史记》者,以梁玉绳之《史记志疑》为最著,近则有瞿方梅之《史记三家注补正》,李笠之《史记订补》,仅能就其片辞只义,为之笺证订补,无有能如王、吴二氏之例,就全书而为之统释者,有之其唯日本泷川资言之《史记会注考证》乎。泷川氏之书,以三家注为主,署曰“会注”,合三家注而名之也;其在三家注以后之注释,汇而载之,时下己意,谓之“考证”,其体一依王氏《补注》、《集解》,已于序例言之矣。考证中之所采者,以清人之说为夥,如钱大昕、王念孙、梁玉绳、张文虎、孙贻让,下至近人崔適、李笠诸家,靡不毕载;又以《群书治要》、《太平御览》。校其文字之异同;而日本学者之治《史记》者,自中井积德以下尤备举之,摭拾至勤,为他家所未有。惟考其所下己意,颇涉粗略,应释要义,亦不免腐浅;又于明人凌稚隆《史记评林》所录诸家近于评点文叉者,亦时时引之,别择未精,亦是一病;盖是书以比辑为事,而不以综核见长也。
以上所述,悉为统释一史之作,尚有取某史之一篇而为之注释考证者,亦不可无述焉。以其繁也,列表明之:
书 名 卷数 撰著人 附 考
《史记天官书考证》 十卷 清孙星衍撰 又有《天官书补目》一卷
《史记三书正讹》 三卷 清王元启撰 三书者律书、历书、天官书也
《史记三书释疑》 三卷 清钱塘撰
《史记天官书恒星图考》 一卷 朱文鑫撰
《汉书艺文志考证》 十卷 宋王应麟撰
《汉书人表考》 九卷 清梁玉绳撰 未刊
《汉书地理志稽疑》 六卷 清全祖望撰 又蔡云《人表考补》一卷,《续考补》一卷。
《汉书律历志正讹》 二卷 清王元启撰
《新斠注汉书地理志) 十六卷 清钱坫撰 附徐松集释
《汉书地理志补注》 一百三卷 清吴卓信撰
《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 七卷 清陈沣撰 吴承志《汉志水道图说补正》二卷
《汉书地理志补校》 二卷 清杨守敬撰 又洪颐轩有《汉志水道疏证》五卷
《汉书地理志校注》 二卷 清王绍兰撰
《汉书地理志详释》 四卷 清吕吴 调阳撰
条理
《汉书艺文志
拾补》 八卷
六卷 清姚振宗撰
《前汉书艺文志注》 一卷 刘光蕡撰
《前汉书货志志注》 一卷 同 上
《汉书西域传补注》 二卷 清徐松撰
《后汉书郡国志校补》 口卷 清朱右曾撰 未见
书名 卷数 撰著人 附 考
《续汉书律历志补注》 二卷 清钱塘撰 未刊
《魏书地形志校录》 三卷 清温曰鑑撰
《魏书宗室传注》 六卷 罗振玉撰 附表一卷
《魏书官氏志疏证》 一卷 清陈毅撰
《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 九卷 清杨守敬撰
《隋书经籍志考证》 十三卷 清章宗源撰 仅有史部,余未见。
《隋书经籍志考证》 五十二卷 清姚振宗撰
《新唐书天文志疏证》 百卷 清张宗泰撰
《新唐书艺文志注》 八卷 清缪荃孙撰 传抄本
《唐书方镇表考证》 百卷 清董沛撰 未见,沈炳震《校正唐书方镇表》及《宰相世系表订讹》附《唐书合抄》后。
《宋史西夏传疏证》 一卷 罗福苌撰 未竟而卒
《辽史地理志考》 五卷 清李慎儒撰
大抵往代史家,所撰诸史,限于时日见闻,不能无所疏略,后人为弥补其阙,有所撰述,可约为三类:一为补阙之作,前已述之;一为考证之作,一为校订之作,即本节著录诸书是也。惟校订之作,尚不止此,如卢文招《群书校补》一书,含已校正诸史多种,不暇一一备举,触类引申,思过半矣。
其七为合钞之史。所谓合钞者,即取两种以上之史,综为一编,明其异同,以省阅者翻检之劳者也。往者班固《汉书》,于武帝太初以前,悉用《史记》而时时增损其文,故不能无异同,宋人倪思撰《班马异同》三十五卷(或云刘辰翁撰,非是),考其字句异同,以明得失,例以《史记》本文大书,凡《史记》无而《汉书》所加者,则以细字书之;《史记》有而《汉书》所删者,则以墨笔勒字旁;或《汉书》移其先后者,则注曰《汉书》上连某文下连某文;或《汉书》移入别篇者,则注曰《汉书》见某传,二书互勘,长短较然 ,此即后来合钞之史之滥觞也。明季李清曾撰《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南唐书合订》二十五卷,初著录于《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