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隆自都部署还朝,未尝为招讨使也。
上将立章献后,李迪为翰林学士,屡上疏谏,以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由是章献深衔之。(阙书名)按《国史》,大中祥符五年立刘德妃为皇后。后四年,李文定始为学士。
文臣为枢密使,皆带检校太尉、太傅兼本官。乾兴元年,钱文僖以兵部尚书充使,不带检校官,盖有司之失也。(阙书名)按《拜罢录》,太平兴国六年,石元懿自枢密副使除兵部尚书充使,不带检校官。大中祥符后,王文穆、陈文忠、冯文懿始皆带检校太傅。丁晋公、寇莱公始皆带检校太尉(建隆初,赵韩王带检校太保充使,盖自兵部侍郎换宣徽南院使,不带文官故也)。
国朝范鲁公、王沂公、魏仆射三相罢,赵令独相,始置参知政事,自是一相或二相。至咸平中,始有吕文穆、李文靖、向文简三相。又至和中,文潞公、刘丞相、富郑公三相。(阙书名)按,开宝九年,薛文惠、沈恭惠、卢崖州;太平兴国六年,赵忠献、沈恭惠、卢崖州,亦三相。
楚王元佐,太宗之长子,将立为嗣,坚辞不肯,欲立太祖之子,由此遂废。故当时以为狂,而实非狂也。(《龙川志》)按《国史》,太平兴国四年,太祖长子武功郡王德昭暴薨。六年,其弟荣阳公德芳继卒。明年,宰相赵普如京使柴禹锡告秦王廷美与卢多逊交通,言涉不顺,坐是废死房陵,于是太祖子弟尽矣。其年,太宗乃封长子元佐为卫王。明年,进封楚王。又三年,元佐以病狂纵火废。此时太祖诸子之卒久矣(或曰元佐请秦王之罪,忤上旨,因得心疾也)。
真宗疾甚,丁谓、李迪俱罢相。中人雷允恭传宣谓家,以中书阙人,权留请发遣。谓召学士刘筠谓曰:“圣旨令谓复相,可草麻。”筠不可。佗日,又语学士钱惟演,惟演即从命。(阙书名)按,此天禧四年十一月事也。时钱文僖执政久矣。草谓制乃晏元献也。
真宗时,尝遣曾致尧副温仲舒安抚陕西。致尧于阁门疏劾仲舒,言“不足与共事”,轻锐之党无不称快。李沆在中书,不喜也。因用佗人为副,而罢致尧。(阙书名)按《实录》,咸平五年,右仆射张齐贤为宁等路经略使,曾致尧为判官。既而致尧以狂躁上章,责黄州副使,此史官所书也。王文公撰《致尧神道碑》略曰:“张齐贤经略陕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恐丞相不能制。’真宗难其言,会行,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向敏中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盖曾未尝副温恭肃也。苏所记误。是时吕公蒙正为首相,文靖乃次揆耳。
丁谓复相,逐李文定公及其党,正人为之一空。将草公责词,时宋宣献当直,请其罪名。谓曰:“春秋无将,汉法不道,皆其事也。”宋不得已,从之。以《仁宗实录》考之,李公责词但言“附下济恶”耳,无“无将”“不道”之语也。(阙名书。荃孙按,“从之”以下当是心传按语)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除右仆射。麻下日,李昌武为翰林学士,当对。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必甚喜,卿往观之。”昌武归候丞相,丞相方谢客,门阑悄然。昌武径入叙贺,公但唯唯。明日,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沈存中《笔谈》)按《国史》,天僖元年,向文简以集贤相转右仆射。前此,吕正惠、吕文穆、李文靖、王文正、王文穆皆先拜仆射,在文简前,真宗不应云“朕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也。是岁,学士乃晁文元、李文定、李观察维三人,时李昌武之卒久矣(据张文定、陈文忠亦先拜仆射,然皆在罢政后。今但记宰相为右仆射者,凡五人耳)。
国朝未改官制以前,异姓未有兼中书令者,惟赠官方有之。元丰中,曹郡王以元舅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阙书名)按,国朝异姓中书令宰相特拜者一人,赵忠献是也。节度使兼者十二人,王元靖、石武烈等是也。安得谓“自来未有活中书令”?存中误矣。
天圣中,宋莒公知制诰,仁宗眷之厚,即除同知枢密院事。王沂公为相,以故事未有知制诰除二府者,乃改翰林学士。明年,遂除参政。(阙书名)此宝元元年三月一日事也,王沂公之薨久矣。(下有阙文)亦载此事,但云,中书言故事无知制诰除执政者,乃先召入翰林。谨按《国史》,是日王章惠、陈文惠二公同罢相,韩忠宪、石文定二参同罢政,张文懿、章文宪、王忠穆、李康靖四人同入中书,恐未必即日进拟也。国朝政事,副枢密二员。是日,王仲明、陈恭公已并除同知院,疑无阙。若谓前此将除宋公,则当时章文宪、王忠穆(下阙)
(上阙)三司使,而以晋公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阙书名)按《实录》,咸平六年,复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以权知开封府寇准为三司使,而吏部侍郎陈恕代知开封。盐铁使王嗣宗、户部使梁颢、判度支薛映皆以佗官罢。此时晋公罢盐铁使已久,莱公未为枢密使也。明年,晋公始自京尹罢为集贤院学士。
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