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元丰与廖本作「漕运」。他各本倒作「运漕」。不给,书白亮宜振旅。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张合至青何、王、石本作清。封交战,为亮所杀。秋八月,亮还汉中。平惧亮以运不辨《函海》与吴、何、王、浙本作办见责,欲杀督运领岑述。惊问亮何故来还。又表后主言亮伪退。亮怒,表废平为民,徙梓潼。夺平子丰兵,以为从事中郎,与长史蒋琬共知居府事。时费祎吴、何、王本作祎,下同。为司马也。
十年春,丞相亮休士劝农。
车骑将军刘琰与刘本误作兴。军师魏延不和,还成都。秋旱,亮练兵讲武。
十一年,魏青龙元年也。丞相亮治斜谷阁,运粮谷口。吴本「谷口」二字小字。
十二年春,丞相亮以流马运,从斜谷道出武功,据五丈原,与司马宣王李本衍宣字。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秋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陈志》原有「遗命」二字。还葬汉中定军山。冢足容棺,敛以时服。谥曰忠武侯。此下补「先是」二字。〔先是〕镇西大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素不和,亮既恃延勇猛,又惜仪筹画,不能偏有所废,常恨恨之,元丰本下恨字作小二。刘本二恨并作小字,比肩。钱、《函》、廖本作二大字。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常恨二人之不平」。为作《甘戚论》。二子不感。延常举刃拟仪。仪元丰本无下仪字。涕泪交流。惟护军费祎和解中闲〔间〕,旧各本并作间。终亮之世,尽其器用。仪欲案亮成规,将丧引退,使元丰本此下有魏字。延断后,姜维次之。延怒,举军先归【
南郑】。各相表反。《三国志?延传》作:「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留府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保元丰本有杨字。仪疑延。延逆钱、刘、李、《函》、廖本作逆。吴、何、王、浙、石本作道。元丰本无逆道字。欲击仪。仪遣平北将军马岱刘、《
函》二本作武。钱写作倵。讨灭延。延自以武干,常元丰本作长。《
延传》作「每出辄欲」。求将数万别行,依韩信故事。亮不许。以亮为怯。及仪将退,使费祎造延。延曰:「公虽亡,吾见在,当率众击贼。岂可以一人亡,废国家大事乎。」使祎报。仪不可。故欲讨仪。以上六十八字,疑原是常氏本注,被写成正文。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事。初,亮密表后主,以「仪性狷狭,若臣不幸,可以蒋琬代臣。」于是以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以仪为中军师,司马费祎为后军师,征西姜维为右监军、辅汉将军,邓芝前军师、领兖州刺史,张翼前领军,并典军政。廖立在汶山,闻亮卒,垂泣曰:「吾终为钱、刘、李、《函》四本作于。左衽矣!」李平亦发病死。初,立、平为亮所废,「安奄没齿」。按此是废置时诏语。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感愤焉。
四
十三年,拜尚书令蒋琬为大将军,领益州刺史。《琬传》云:「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以费祎为尚书令。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超登大位,既无戚容,又无喜色,本传有「神守举止有如平日」及「由是」字。众望渐服。侍郎董允兼虎贲中郎将,统吴、何、王、石本无统字。浙本挤补。宿卫兵。此下当有脱文一行。兹依允本传补十九字。说详注释。〔甚尽匡救之理。琬以刺史让祎及允,皆固辞不受。〕军师杨仪,自以年宦元丰及张、吴、何、王、浙、廖、石本作宦。钱、刘、李、《函》本作官,李依《三国志》改也。宋刻《三国志》与《通鉴》卷七十三俱作宦。宦字不误。在琬前,虽同元丰及张、吴、何、王、石本无同字。钱、刘、李、《函》、廖本有。浙本挤补。《三国志?仪传》作俱。《函海》小注云本作俱。为参军、长史,己常征伐勤苦,《仪传》作「每从行,当其劳剧」。更处琬下,【书】各本并有书字。钱本作空位。廖本小注云「当衍」。怨望。〔
书〕谓费祎曰:「公亡际,张、吴、何、王、浙、石本有小注云:「
按本传云:往者丞相亡殁之际。」吾当《仪传》作若。举众降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此下张、吴、何、王、浙、石本有「令人悔不可追」句。元丰本及刘、李、《函》、廖本无。钱写本有「令人追悔不可及」七字。祎《仪传》有密字。表其言。废徙汉嘉。仪又上书激切,遂行仪重辟。吴以亮之卒也,此下钱写本有又字,他本并无。增巴丘守万元丰本作万。人。蜀亦益白帝军。右中郎宗预使吴,吴主曰:「东之与西,共为一家,何以益白帝守?」预对曰:「东增巴丘之戍,蜀益白帝之兵,俱事势宜然,不足以相问也。」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西巡,至湔山廖本注云:「当衍」。登廖本依《后主传》注云:「当有观字」。兹不取,说在注释。阪,观汶川之流。武都氐王符《三国志?后主传》与《张嶷传》并作苻。健请降,将军张尉迎之,过期不〔至〕。大将军琬忧之。牙门将巴西张嶷曰:「健求附款至,必无返滞。张、吴、何、王、石本同《三国志?张嶷传》作「必无他变」。元丰及钱、刘、李、《函》、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