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艰。冬十月,琬还镇涪。以王平为镇北大将军,督汉中事。姜维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十有一月,大赦,迁尚书令费祎大将军、录尚书事。就迁江州都督邓芝车骑将军。
五
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征蜀。按,当依《刘敏传》文作「袭蜀」。王平白:张、吴、何、王、石本无白字。元丰与钱、刘、李、《函》、廖本有。与护军零陵刘敏距元丰、钱、张、吴、何、王、浙、石本作拒。距、拒古通用。兴势围。以大司马琬疾病,假大将军祎节,率军自成都赴汉中。吴、何、王、石本有「捄魏」二字。《函海》注云「本作御魏」。他本无。旌旗启路,何、王、浙、石本作「起路」。马人《祎传》作「人马」。擐甲,羽檄交驰,严鼓将发,《祎传》作:「严驾已讫」。光禄大夫义阳《函海》误作杨。来敏求共围棋。吴、何、王、浙、石本作碁。祎留意博弈,色守自若。《祎传》作「留意对戏,色无厌倦」。敏曰:「聊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辨旧各本作办。廖本同《祎传》作辨。贼者也。」比至,爽等退。命镇南将军马忠刘本作中平李本作守。尚书事。夏四月,安平王卒,子嗣。吴本作「安平王子卒」。何、王、石本同。浙本剜改,误作「王率」。秋九月,祎还。大司马琬以病,【故】〔固〕元丰与廖本作故。他各本并同《三国志?祎传》作「固」。让州职于费祎、董允。于是祎加【大将军】旧本并有此三字。当衍。领益州刺史。允加辅国将军,守尚书令。《允传》作「六年加辅国将军。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祎副贰。」允立朝,正色处中,上则匡主,下帅群司。于时蜀人以诸葛亮、蒋、费顾观光校戡本依《允传》补琬、祎字。及允为四相。一号《函海》作?「四英」。宦人黄皓便僻佞慧,畏允,不敢为非。后主欲采择,元丰本作「择后」。张、吴、何、王、浙、石本此下有小注云:「按《蜀志》云:后主欲采择以充后宫。」允曰:「妃后之数,不可过十二。」本传作:「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允尝钱、刘、李、《函》、王、浙、石本作常。吴、何本作尝。与〔典〕军【典】廖本倒作军典,似讹,不取。兹依钱本作典军。义阳胡济、大将军祎共期游宴,命驾将出。郎中襄阳董恢造允修敬。自以官卑〔年〕少,张、吴、何、王、石本作年少。元丰及钱、刘、李、《函》、廖、浙本并无年字。《允传》云:「
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当有年字。行求索去。张、吴、何、王、石本此又作「求去」二字。浙本作「行求去」三字。允曰:「本所以出者,欲同与好刘、李、廖本作「同与好」。元丰及他各本皆同《三国志?允传》作「与同好」。游谈耳。君以【已】吴本同《允传》作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就彼,非所谓也。」命解骖止驾。允之下士接物,皆此类也。君子以为有周公之德。吴本「之德」二字作并排小字。元丰本此下空十三格。
八年秋,皇太后吴氏薨。谥曰穆。此下,元丰本有六空位。冬十有一月,大将军祎行军汉中。
九年,夏六月,祎还成都。秋,大赦。司农孟光众责祎曰:张、吴、何、王、浙、石本同《光传》作「于众中责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之所宜有也。张、吴、何、王、石本同《光传》无之字。浙本挤补之字。今主上贤仁,百寮称职,有何旦夕之急,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轨元丰与刘、李、《函》、廖本作轨。钱、张、吴、何、王、浙、石本作宄。二字古通。之恶。上犯天时,下违人理,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焉。初,丞相亮钱、《函》二本无亮字。时,有言公惜赦者。亮《函海》本无此字荅《函》、王、浙、石本作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元丰本作●。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备】〔悉〕裴注引作悉。矣,元丰、钱、刘、李、《
函》本无矣字。曾刘、李本作尝。不语赦也。若景升、元丰本作升。季王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故亮时,军旅屡兴,〔赦〕元丰及廖本无此赦字。他本有。不妄下也。自亮没后,兹制遂亏。蜀初阙三司之位,以待天下贤人。其卿吴本误乡。士,皆勋德融茂:太常杜琼,学通行修;卫尉陈震,忠惇笃粹;孟光,亮直着闻;皆良干也。但光好指擿张、吴、何、王、浙、石本作摘。字通。利病。大吴、何、浙本作太。一何本作大。长秋南阳许慈,普记此下,宋、明旧本并有一小阙字。其下,元丰本空三格,钱、刘、李本空五格,又下并有性字。张、吴、何、王、浙、石本不空,有「载籍掌典旧文」六字,无性字。〔旧文,矜妒成〕性;兹依《三国志?许慈传》补五字。说详注释。光禄来敏,此下张、吴、何、王、浙、石本有「荆楚名族东宫耆宿以」九字。他各本无。举措不慎,失势事者指;此廖刻依元丰本旧文,钱、刘、李、《函》同。张、吴、何、王、石本无「失势事者」四字,改作「前后数贬」,仍有指字。浙本剜改从旧刻。当世美名,不及特进。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隽,元丰、钱、刘、李、《函》、廖本作隽,他本作?。字通。〔年资皆在其后,而登据上列,盖以此〕也。旧刻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