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8-载记

8-华阳国志-晋-常璩-第227页

斯叟也。』」(在吴本《蜀志》十九页第七行「又有四部斯儿」句眉上。并于行间斯儿字侧批一叟字。乃加此眉批。)
「《续汉志》注引:河有唪嶲山,又有温水穴,冬夏常热。」又圈去原批一条云:「此当改小司马所引,在阙中,非此处也。」(并在十九页八九行眉上。谓引《续汉志》注当改用《史记索隐》引文。应是癸酉重读时批。)
「未详。疑堂螂县也。」(在十八页十六七行「住狼县」眉上)
「当依《水经》云:『有县子胎铜,以羊祠之则可取。』」(在二十页首行「河中有铜船」眉上。顾校于《水经注》恒省云《水经》)
「广圻按:青蛉属云南郡。」(在三缝县「渡泸得青蛉眉上」。)
「此段多误。」(在「右益州」眉上。系指十八页「拜越嶲太守」句以下大段。行间夹批小字甚多,未录。)
「广圻按,当作三州三十二郡。」(十八页十七行眉上。谓原刻「蜀于是有州四,十二郡」句当如此改。其赞曰文后空行有《蜀志》各郡县目录,亦如巴、汉中志。照录如下。再合《南中志》郡县,即是此数。)
「蜀郡:成都、郫、繁、江原、临邛、广都。」
「广汉郡:雒、绵竹、什邡、新都、五城、郪、广汉、德阳。」
「犍为郡:武阳、南安、僰道、牛●、资中。」
「江阳郡:江阳、汉安、符、新乐。」
「文山郡」
「《水经注》卅六:『沫水,东北与青衣水会。《华阳国记》曰:二水于汉嘉郡东合为一川。以下亦谓之为青衣水。』」(此条盖为说明上五郡外犹有「汉嘉郡」存者。是顾氏初校时批字。未及越嶲郡。其后亦未补出。但加批有「此前《续汉志》引『通于汉川有金,民洗取之』」十六字,则当是校《汉中志》梓潼郡、晋寿县语,误批于此。又顾氏就旧刻本上校批,每有引据较繁,各当页栏内外不能容者,亦别批于卷末白行内。例如下条,即在末叶。)
「欧公《集古录》跋,引颜有意《益州学馆庙堂记》引《华阳国志》:『文翁为蜀郡守,造学堂,作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和间,火为灾,堂及寺□□皆焚毁。惟石室独存。至和帝兴平元年,太守高?于玉堂下复造一石室。为周公礼殿。』其文与此小异。盖此书传写既久,复经不学者删节,已非有意当日所见之本矣。赖有此记,知高?为者。」(此条应是《蜀志》十页上,「此校语误入正文」条补注。别写在此。)
「此在《后汉书》。」(批在《南中志》第二页十七行「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句眉上。)
「此必有误。」(在三页七行「何霸为中郎将」眉上。有指示符号。)
「《三国志》作高定。」(在四页十六行「高定元」句眉上。)
「广圻按:七字句。东汉人语每如此。」(在同页十九行,「张府君如瓠壶」三句上。)
「在建宁郡。」(指六页首行,李恢「移治味县。分建宁、越嶲置云南郡」等句。)
「广圻按:此报字之误。」(指七页十六行「有为官所法,夷或为执仇」之执字。廖刻本径改报字。今按:宋明各本作执不误。执仇待报,与「杀人报仇」含义有别。否则官吏执法,皆当为夷所杀矣。)
「五苓。癸酉。」(在八页三行「走依遑耶五茶夷帅」眉上。癸酉,顾氏「重读」时订也。又第十页九行「五茶」句上,亦批此四字。)
「广圻按:后作?。」(谓十页十四行「李易」字。)
「愍。癸酉。」(指十二页五行「晋元帝」字元当作愍。)
「《水经》卅六云:今夷人名曰雍无梁林。梁、夷言马也。」(
在十三页,十七行眉上。)
「广圻按:建宁有新定,无兴迁。」(在「平乐郡」行上。又有「愍癸酉」字,仍指建兴是愍帝年号。)
「广圻按:平乐四县,全脱去。」(在十四页三行眉上。)
「广圻按:即背字。」(指十五页九行,「陪龙坐」之陪字。同页「永昌郡」上,有「秋碧按:事见《风俗通义》」九字。秋碧,即顾槐三。由此可知此本确是廖寅购得供二顾校批之本。)
「不韦与《水经》卅七不同。」(在十五页十八行眉上。)
「帛迭、轲虫,皆见《后汉书》。」(在十六页末行眉上。)
「《郡国志》引作同。」(在十七页十一行「有周水」句侧。又改次行「南里县」作涪里县,眉批云:「涪,《魏志》文。」)
「广圻按:脱属县三。」(指第十八页河阳郡。)
「广圻按:脱属邑数。」(在同页梁水郡眉上。)
「广圻按:十一,疑七字误分。」(在同页「兴古郡」眉上。)
「《晋书?陶璜传》。」(在十九页三行眉上。)
「广圻按:当有脱。」(在二十一页第四行上。指「遥为之援」句下有脱文。画有符号。顾氏对《南中志》除引旧籍指出异文外,无其他贡献。着字寥寥如此。卷末空行,亦录有郡名表及县数,无县名。于属县数确者,加小圈。其式如下。)
「?柯郡 四。
  平夷郡 二。
  夜郎郡 二。
  晋宁郡 七。
 ○建宁郡 十三。
  平乐郡 四。
  朱提郡 五。
  南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