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8-载记

8-华阳国志-晋-常璩-第90页

當作堤」。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西北有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此四字以上至「城北」,文与《水经注》卷三十三全同。而本书少「西北」至「径通」十字。应是宋刻已脱。兹补。其园囿因之。平阳山亦有池泽,蜀【之】〔王〕渔廖本作鱼畋之地也。
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孝文】〔昭襄〕王,当是昭襄王。赧王十四年,秦昭襄王之六年。又五十年乃卒。子孝文王立,赧王已死矣。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文】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十五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十七年,闻恽无罪冤吴、何、王本此下有枉字。死,使使迎丧入葬【之】郭内。旧本并有之字,于文当衍。初则炎旱三月,后又霖雨七月,车溺不得行。丧车至城北门,忽陷入地中。此下当有「因葬焉」字。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张若因取笮刘、李、钱、《函》本作筰。他各本作笮。及【其】〔楚〕江南地【也】〔焉〕。其字无因。考《秦本纪》昭王三十年:「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谓取楚地也。是其乃楚字讹(参看《巴志》4章)。焉字廖本作也。

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秦灭周移九鼎,在昭襄王五十二年(前二五五)。又四年,王卒,孝文王即位。《秦本纪》谓其:「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秦以十月为岁首,故史表有孝文王一年。然据《史记》、《索隐》孝文王即位时已五十三岁。则昭襄王晚年,孝文王实际已主秦政。以此推之,冰为蜀守在公元前二五六──二五0年间。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氐宋刻与刘、张、钱、吴、何、《函》、王、浙本皆作「湔及」。《函海》注云「当作氐」。廖本径改作氐,是。湔氐道治今灌县白沙。县,当作道。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髣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李本作祠。三所。钱写本重所字。祭用三牲,珪璧沈濆。汉兴,数使使者祭之。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捡〕钱、《函》二本作捡。他各本作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宋、明各刻本作舡。钱写本作船。廖作?。《函海》亦作舡,注云「应作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函海》作敢。并注云「刘、吴、何、李本作致」。材李本作林。木,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饥廖本作饥。按,饥当作饥,兹改正。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皆引谯周《蜀记》文。外作石犀当作兕。下同。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渠〕旧刻皆作溪。蜀语、山谷水为溪,平原人工河为渠。溪、渠音近易混,传写者缘音讹。兹径改。于【江】南〔江〕,旧刻皆倒作「江南。」李冰穿二江于成都,郫江在北,捡江在南。又穿捡江为石犀渠,即今犀浦河,故曰穿「于南江」。命曰犀牛里。「命」,当作「今」。谓里因置石犀得名。是李冰开石犀渠之证。犀牛里唐置犀浦县也。后转【置犀】〔为耕〕牛此从钱、刘、《函》、浙四本。他各本作「后转置犀牛」字。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函海》删一市字。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钱、《函》本作二。《函海》并有注云「刘、吴、何、李本并作一」。在渊中。谓在石犀渊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宋明清旧刻作「自涉邮。」《函海》注云:「自涉,《水经注》作白沙。」廖本径改。作三石人,立【三】水中。旧本皆衍三字。顾广圻校稿删,批「《水经注》无此字。」与江神要:水竭疑本作渴,水乏也。不至《北堂书钞》引作见。足,盛不没肩。时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会江南安;触山胁溷崖;水脉同脉。漂疾,破害舟船,历清代避讳作●。代患之。冰发卒凿平溷崖,元丰本作岩。下同。通正水道。或曰:冰凿崖时,水神怒,《函海》「水神」下有赑字。顾广圻校稿同。神名。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斗。迄张、吴、何、王、浙本作至。今蒙福。僰道有故蜀王兵【兰】〔阑〕,廖本作兰。亦元丰本无此字。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冰又【通】〔作〕笮通廖本有注云「当作道」。【文】〔汶〕廖本改从《水经注》作「
文」。井江,径临邛。句断。径犹云通往。与与字上省汶井江三字。蒙溪【分】水、白木江刘李本作白水江。会,〔至〕武阳天社山下合江。此段与《水经注》文大同小异。比而细审,知同取材于汉魏某书,均自以意改其文。故《志》「汶井」,《注》作「文井」。《志》「蒙溪」,《注》作「蒙溪。」后文《志》「布濮」《注》作「布仆。」《志》「朱邑、小亭」。《注》作「朱亭。」《志》云「白木江」(布濮水)会天社山下,《注》则谓布仆水入文井江后「又东径江原县」。甚至谓「其一水南径越嶲邛都县西,东南至云南之青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