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度[二十五] 十八刻[十]
一百十六度[三十六] 阳城日晷一尺八寸九分[八十九]
立秋 申四百八十五 七十三度[八十] 十八刻[七十四]
一百十三度[五十五] 阳城日晷二尺四寸八分[五十一]
处暑 申五百八十五 七十八度[六十七] 十九刻[七十五]
一百九度[八十一] 阳城日晷三尺二寸[六十九]
白露 申六百六十五 八十四度[五十五] 二十一刻[十]
一百五度[四十三] 阳城日晷四尺一寸九分[五十九]
秋分 申六百六十五 九十一度[二十五] 二十二刻[四十二]
一百度[三十八] 阳城日晷五尺四寸四分[七十]
寒露 申五百八十五 九十七度[八十] 二十三刻[七十四]
九十五度[三十三] 阳城日晷六尺八寸八分[七十四]
霜降 申四百八十五 一百三度[六十七] 二十五刻[九]
九十度[七十九] 阳城日晷八尺三寸七分[八十一]
立冬 申三百六十五 一百八度[五十五] 二十六刻[十]
八十七度[二十一] 阳城日晷九尺九寸四分[七十八]
小雪 申二百二十五 一百十二度[二十五] 二十六刻[七十四]
八十四度[三十九] 阳城日晷一丈一尺三寸八分[二十]
大雪 申六十五 一百十四度[四十六] 二十七刻[二十九]
八十二度 阳城日晷一丈二尺三寸九分[十二]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2
求每日屈申定数。
○如求每盈缩分术入之则各得所求。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3
推戴日之北每度晷数。
○南方戴日之下正中无晷。 自戴日之北一度乃初数一千三百七十九从此起差每度增一终于二十五度。[增二十六分起二十六度每。] 度加所增二终于四十度增五十四分。 起四十一度每加所增六终于四十四度增八十分又起四十五度增一百四十八自从每度加所增二终于五十度增一百五十八分。 起五十一度每度加所增七终于五十五度增一百九十三分起五十六度每度加所增九十终于六十度增二百八十八分又起六十一度增四百四十自终每度加所增三十三终于六十五度增五百八十分。 起于六十六度每度加所增三十六终于七十度增七百六十分。 起七十一度每度加所增三十九终于七十二度增八百三十八分。 又七十三度增一百九十八分七十四度增一千五百三十八分七十五度增二千五百九十八分七十六度增四千四百五十八分七十七度增七千二百九十八分七十八度增五万四千三百九十八分七十九度增一万六千六百三十八分至于八十度。 各为每度差因累其差用加初数满一百为分分满十为寸各为每度晷差。 又累晷差各得戴日之北度数。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4
求阳城晷每日中常数。
○置其气去极又先以百乘小分刻法而一以距极之度及分 之各得戴日之北度数及分。 各以屈申定数乘戴日北所置度分之晷差满百为分分满十为寸各为每日晷差。 乃以屈 申加其气初晷数各其每日中晷常数。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5
求每日中晷定数。
○各置所入定气小余以中统 之为中后分。 不足者反 中统为中前分。 置前后分以其日晷差乘之如宣明统法而一为变差。 加 其日中晷常数。 冬至一日有 无加夏至一日有加无 。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6
求每日夜半漏定数。
○置每日黄道屈申差数以五乘之二十四除之所得得其日夜半漏定数。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7
求昏明小余。
○以刻法通夜半定漏各以大小分从之卽所求也。
#高丽史50卷-志4-历1-宣明历上-058
求每日昼夜漏刻及日出入辰刻。
○倍夜半定漏加五刻为夜刻。 以 百刻为昼刻。 以明刻加夜半定漏命日半 外卽日出辰刻。 以昼刻加之。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