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协办大学士嘉勇公福康安带领巴图鲁侍卫凯旋回京,自厦门起,至浦城县出境止,沿途派调各营马匹,安设台站,供应骑坐,供支餧马官弁兵丁往回盘费,并配带鞍鞯、夫船、脚费等项,由该管知府核转请销前来。本司等覆查军需款银项下第三十案旧管银一百八十一万八千七百一十七两一钱二分六厘,又制钱一千九百六十串。兹第三十案开除银二万一千二百六十九两九钱九分一厘,实存银一百七十九万七千四百四十七两一钱三分五厘,又制钱一千九百六十串,作为第三十一案旧管。又第三十案动支米一百一十九石零四升七合五勺,内厦防厅、晋江县支给米二石零二升五合,系在军米内支给,其余各县支给米一百一十七石零二升二合五勺,系在各该县仓榖项下开销。其动支前项米石,于第一案报销,奉准部咨,循照金川办理章程,尽收尽除,随案销算,俟奏销完竣,查明各案原动粮款,汇总核造报部销结等因。见在遵照随案销算,毋庸逐案开列四柱,统俟报销完竣,于粮米册内分别派碾军米各县仓榖,汇总造报核销。所有第三十案闽动支工料、夫船、脚费、口粮等项,俱照则例,并历奉奏咨各案,及各承办地方官按照闽地实在情形核给,俱于册内逐款详细声明,务期核实造报,以昭慎重。除第一案至第二十九案业经陆续造册详请具题外,合将第三十案支用银两,作为一次,分晰造册详请,伏候察核具题等由到臣。
臣等复核无异。除册送部外,臣谨会同福建巡抚臣徐嗣曾合词具题,伏乞皇上睿鉴,敕部核覆施行。为此具本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盐课臣觉罗伍拉纳。
旨:该部察核具奏。
--录自明清史料三戊编第四本三六八~三七○页。
一一六、兵部「为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徐嗣曾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当月司案呈,五月二十八日内阁抄出清汉折奏事件共六件,相应抄录移会贵厅查照可也。须至移会者。计粘单一纸。右移会典籍厅。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初三日。
(上缺)石外,内地实新收军需米六十万三千□□□□□□。兹开除支应各起官兵、人夫一切口粮,及漳州、泉州二属平杂解澎并盘耗米共二十七万八千四百五十石零,尚实存米三十二万五千三百八十一石零。又并无盘收军米各员碾解台湾米六百石,应付官兵裹带人夫口粮,动支仓榖碾米一十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一石零,均应归于仓榖册内作余造报。再查台湾实新收内地解至军需银四百二十三万七千四百三十两,制钱九万串。兹开除第一案至第二十八案动支官兵盐粮、夫船、脚价及一切杂支各款,暨义勇难民口食等项,共计银三百六十四万二千三百三十九两零,制钱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五串零,内台湾各属及粮站委员招募义民、乡勇支给银米、收养难民支给银米薯干,均系钦奉恩旨,妥为办理,另行专折具奏,仍循例具题。又赈恤归庄难民银两,先经臣徐嗣曾会同福康安奏明有案,亦一并循例具题,听部查核。其余支应各款,核与则例奏案相符,并报案底册确有凭据,应请作正开销。其与例案不符,而当时权宜应用者,如满兵加给盐粮,新兵支给盐粮等十款,共支给银一十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两零,查系实经支给有据,未便着落承办之员赔补,又未便纷纷着追,并请于通省司道府厅州县各官养廉内分年摊扣归款。统计开除以上各款外,台湾实存军需银四十九万一百四两九钱零。又台湾军需米石项下一百四两九钱零,又军需米石项下计收内地抬运米共四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七石,除在洋遭风失水一千三百七十四石零,内实收米四十二万四千七百九十三石零。又收台湾府县碾动仓榖米一万三千七百石,又采买米五千六百六十五石零,又收搜获贼榖碾米三千一百三十四石零,又收广东右翼等营兵解米一千二百四十九石零。通共实收米四十四万四千五百四十一石零。内开除官兵、人夫口粮及义勇、难民口食等项米三十五万七百一十七石零,又粮站盘耗米一千七百五十三石零,又除五十二、三等年台湾澎湖戍兵月米七万三千二百二石零,实现存米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石零。又收内地拨解薯干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一十八斤,内开除难民口食四十八万七千七百九十斤,应将薯干一十四万六千六百二十八斤变价归款在案。又查内地及台湾动支军米,俱经于各销册内遵照部咨银米兼支者并案造报,统俟接准部覆,另造汇统收支银两米粮细册,分晰摊销、核减、追赔及收归银各款并尾案存剩银两报部。谨将闽省军需动用款项分案核实报销全竣缘由具奏,伏乞皇上睿鉴,敕部议覆施行。至省城所设报销总局暨台湾报销局,即于五月初四日裁撤,以省糜费,合并声明。谨奏。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朱批:该部议奏,钦此。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七○~三七一页。
一一七、户部题本
工部尚书署理户部尚书事务总管内务府大臣臣金简等谨题为报销事:户科抄出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将派往福建台湾剿灭逆匪之京城、广东、福建满汉官员、义民赏给巴图鲁名号并守城留驻兵丁及出力义民人等各领过赏银,列为台局军需第八案造册题销一案,乾隆五十五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