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
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赞。又王吉传。《书钞》三十九。《类聚》六。《白帖》二十一。《文选》十潘安仁《西征赋》注。《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五作三王。)
【邹鲁谚】
〖《汉书》曰:韦贤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类聚》八十三。《白帖》二十六。《御览》四百九十五、五百十八、六百十三、七百六十四、八百九。《诗纪》九。○逯案。《类聚》、《白帖》所引有教子二字。於义较胜。可据补。)
【诸儒为匡衡语】
〖《汉书》曰:衡好学。家贫佣作。以供资用。尢精力过绝人。诸儒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汉书》匡鼎传。西京杂记二。计纪八作匡衡歌。)
【京师为诸葛丰语】
〖《汉书》曰:诸葛丰。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
间何阔。逢诸葛。(○《汉书》诸葛丰传。《书钞》三十六、三十七。《白帖》十三。《御览》二百五十、四百二十七、四百九十五。《诗纪》九作诸葛丰。)
【诸儒为张禹语】
〖《汉书》曰:成帝即位。张禹为《论语》章句献之。诸儒为之语曰:〗
不欲为论。念张文。(○《汉书》张禹传。西京杂记二。《御览》四百九十五。《诗纪》九作张文。)
【长安为谷永楼护号】
〖《汉书》曰:楼护。字君卿。精辩论议。常依名节。听者皆竦。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
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喉舌。(○《汉书》楼护传。《书钞》百三、百四。《类聚》三十三、五十八。《御览》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五百九十五、六百六。《诗纪》九作谷楼。)
【时人为甄丰语】
〖《后汉书》曰:王莽为宰衡时。甄丰旦夕入谋议。时人语曰:〗
夜半客。甄长伯。(○《后汉书》彭宠传。)
【长安为张竦语】
〖《汉书》曰: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进攻宛。不得入而败。竦与崇族父刘嘉诣阙自归。王莽赦弗罪。竦为崇作奏。莽大说。后又封竦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曰:〗
欲求封。过张柏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汉书》王莽传。)
【时人为王莽语】
〖蔡邕独断曰:古帻无巾。王莽头秃。乃始施巾。故语曰:〗
莽头秃。帻施屋。(○续《汉书》舆服志。独断下。《御览》四百九十六、六百八十七、七百四十。《诗纪》九作帻如屋。)
【东方为王匡廉丹语】
〖《汉书》曰:地皇三年四月。王莽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东。太师、更始合将锐士十馀万人。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
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汉书》王莽传。)
【时人为蒋诩谚】
〖嵇康《高士传》曰:蒋诩。字元卿。杜陵人。为兖州刺史。王莽为宰衡。诩奏事到灞上。称病不进。归杜陵。荆棘塞门。舍中三径。终身不出。时人谚曰:〗
楚国二龚。不如杜陵蒋翁。(○《御览》五百十。《诗纪》九作杜陵蒋翁。)
【京师为杨雄语】
〖《汉书》曰:王莽篡位后。复上符命者。莽尽诛之。时扬雄校书天禄阁。使者欲收雄。雄恐。乃从阁自投。几死。京师为之语曰:〗
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汉书》师古注。今流俗本云。惟寂惟寞。自投於阁。爰清爰静。无作符命。妄增之。○《汉书》扬雄传。《御览》四百九十五。又《白帖》三、十。《文选》三十齐中读书诗注、《御览》一百八十四并引阁一韵。《诗纪》九作投阁。)
【时人为扬雄桓谭语】
〖广舆记曰:汉桓谭字君山。宿州人。博学有文章名。光武欲以谶决疑。桓谭谏。出为六安丞。著新论。藏书甚多。时人语曰:〗
玩扬子云之篇。乐於居千乘之官。挟桓君之书。富於积猗顿之财。(广舆记无之财二字。○广舆记二。潜确类书八十。)
【更始时长安中语】
〖东观《汉记》曰:更始在长安。所授官爵皆群小贾人。或膳夫庖人。长安为之语曰:〗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类聚》四十五。《白帖》十二。《御览》九十、二百三、四百九十五、九百二。又《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长安谣。《诗纪》九作灶下养。)
【时人为戴遵语】
〖《后汉书》曰:遵字子高。王莽篡位。称疾归乡里。家富。好给施。尚侠气。食客尝三四百人。时人为之语曰:〗
关东大豪戴子高。(○《后汉书》戴良传。)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三辅决录注曰:张氏得钩。何氏得算。故三辅旧语曰:〗
何氏算。张氏钩。何氏肥。张氏瘦。(○《御览》三百七十八。《太平广记》三百九十一。)
【时人为张氏谚】
〖文士传曰:留侯七世孙张赞。字子卿。初居吴县相人里。时人谚曰:〗
相里张。多贤良。积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