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7-诗藏 -03-诗集

33-李义山诗集注-清-朱鹤龄-第25页

日失数十每出儿童随之长安语曰苦饥寒逐弹丸乐府淮南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吴曽漫録山海经昆仑墟九井以玉为槛银床者以银作栏犹所云玉槛耳名义考银床非井栏乃辘轳架也广韵辘轳圆转木用以汲水开元遗事韩国夫人上元夜然百枝灯树高八十余尺之高山百里皆见拾遗记魏明帝检寳库中得一玉虎头枕单池国所献其颔下有篆书云帝辛之枕尝与妲已同枕之是殷时遗物也语林王武子从荆州来敦欲杀之平子恒持玉枕以自防古诗玉枕龙须席郎眠何处床魏都赋木无雕锼当闗注见前

有懐非惜恨。不奈寸肠何。即席回弥久。前时断固多。
热应翻急烧。冷欲彻微波。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
倦程山向背。望国阙嵯峨。故念飞书及。新欢借梦过。
染筠休伴泪。绕雪莫追歌。拟问阳台事。年深楚语讹。
△湘中记衡山如阵云九向九背乃复不见用湘妃事鲍照诗蜀琴抽白雪郢曲绕阳春杜甫诗朱绕白雪
赠宇文中丞
欲构中天正急材。自縁烟水恋平台。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旧唐书太和六年八月以御史中丞宇文鼎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列子西极化人见周穆王王为改筑宫室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名曰中天之台汉书梁孝王治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注平台在大梁东北原注公感叹亡友张君故有此句○晋书嵇绍传绍字延祖康之子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山涛传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晓起
拟杯当晓起。呵镜可微寒。隔箔山樱熟。褰帷桂烛残。
书长为报晚。梦好更寻难。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 庾信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
闺情
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春窓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郑谷蝶诗微雨宿花房王元之蜂记蜂酿蜜如脾谓之蜜脾本草蜡是蜜脾底也古效切
月夕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兎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杏花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秦中记唐人举进士会杏园谓之探花宴去声谢灵运集有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注援卫也英华作到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境上界玉京元君注玉京者无为之天也玉京之下乃昆仑北都太霄隠书无上大道君治无极大罗天中玉京之上七寳玄台金床玉几一作佳水经注金谷水出河南太白原东南流歴金谷谓之金谷水经石崇故居洛神赋铅华不御善曰博物志烧铅成胡粉拾遗记王母取緑桂之膏然以照夜张协诗尺烬重寻桂张衡七辨玄酒白醴蒲萄竹叶张华轻薄篇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酝酒王献之桃叶歌桃树连桃根禽经子规夜啼达旦血渍草木方舆胜覧姑苏灵嵒山有西施采香径此诗因杏花而寓失路之感玩首末语可见

皎洁终无倦。煎熬亦自求。花时随酒逺。雨后背牕休。
冷暗黄茅驿。暄明紫桂楼。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隠忧。影随帘押转。光信簟文流。
客自胜潘岳。侬今定莫愁。固应留半焰。回照下帏羞。
△阮籍诗膏火自煎熬鲍昭诗凤楼十二重桂树玉盘龙诗耿耿不寐如有隠忧汉武故事上起神屋以白珠为帘箔玳瑁押之象牙为篾萧贯晓寒歌海牛押帘风不入梁简文帝诗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陈启源曰梁纪少瑜灯诗惟余一两焰纔得解罗衣结语从此化出
清河
舟小回仍数。楼危凭亦频。燕来从及社。蝶舞太侵晨。
绛雪除烦后。霜梅取味新。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
△汉武内传上药有玄霜绛雪

尝闻宓妃袜。渡水欲生尘。好借嫦娥着。清秋踏月轮。
追代卢家人嘲堂内
道却横波字。人前莫谩羞。只应同楚水。长短入淮流。
△傅毅舞赋目流睇而横波道源注横波同楚水谓其情之长也以淮代懐乃隠语如古乐府石阙衔碑之类
代应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襄阳耆旧传王昌字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妇任城王曹子文女也道源注古乐府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此云三十六纯举雌言之
离亭赋得折杨栁二首
暂慿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寄永道士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诗。君今并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真诰王屋山仙之别天谓阳台也始得道者皆诣阳台是清虚之宫也注见前一作计
华州周大夫宴席
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巳醉眠。若共门人推礼分。戴崇争得及彭宣。
△旧唐书周墀字德升长庆二年擢进士第开成四年正拜中书舍人武宗即位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闗防御等使海録唐制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