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衰,一日泣诉于上曰:“三郎独不念阿忠脱新紫半臂,更为一斗面为三郎生日汤饼耶!何忍不追念前时?!”上恻然改容。
【宫词】院里新成圣寿歌,御前进点舞婆娑。当场忽睹笼衫褪,五色光明露绣窠。
【简释】《教坊记》载,开元圣寿乐,令诸女著五方色衣,以歌舞之。(又)载,凡欲出戏,所司先进曲名。上以墨点者,即舞。谓之“进点”。(又)载,圣寿乐舞,衣襟皆绣一大窠,随其衣本色,制纯缦衫,下襟及带,若短汗衫者,以笼之。所谓“藏绣窠也”。乐人初出乐次,皆是缦衣舞,至第二迭,相聚场中,即于众中从领上抽去笼衫,各纳怀中。观者忽见众女,咸文绣炳焕,莫不惊异。
【宫词】破晓崖公召教坊,一齐蚬斗弄笙簧。金衣公子歌红树,妒煞殿前御史娘。
【简释】《教坊记》载,诸家散乐呼天子为“崖公”,以欢喜为“蚬斗”。
《开天遗事》载,明皇于禁苑中,见黄莺,呼为“金衣公子”、“红树歌童”。
《桂苑丛谈》载,国乐妇人有“永新妇”、“御史娘”、“柳春娘”……皆一时之妙。
刘禹锡诗云:“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月下奉君王。”
【宫词】明月仙台放火蛾,传柑宴共递黄罗。上阳宫里楼千尺,不信凉州灯更多。
【简释】《开天遗事》载,正月十五造火蛾儿。
《渊鉴类函》载,唐故事,上元以黄柑遗近臣,以黄罗包之,谓“传柑宴”。
《明皇杂录》载,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结缯采为灯楼二十间。
《太平广记》载,开元初,元夜结采楼三十余间。叶法善曰:“西凉府灯亦亚于此。”令元宗闭目,已在霄汉。降而及地,睹影灯亘数十里。
【宫词】上巳同颁细柳圈,踏青新履印苔班。大同殿外相投赠,贪恋家人不久还。
【简释】《酉阳杂俎》载,唐制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载之免灾毒。
《辇下岁时记》载,唐人巳日,在曲江倾都禊饮、踏青。卢公范馈饰仪三月三日,上踏青鞋履。
《中朝故事》载,唐每岁上巳,许宫女于兴庆宫大同殿前,与骨肉相见,家眷更相遗赠。
【宫词】结队春宵戏半仙,梨花留月照婵娟。才过寒食分新火,内库还颁白打钱。
【简释】《开天遗事》载,宫中寒食,立秋千为乐,帝呼“半仙之戏”。
《辇下岁时纪》载,唐于清明,取柳榆火赐近臣。
《王建宫词》载,寒食,内人常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宫词】蟋蟀金笼报早秋,骊山新脱碧芬裘。晓开玉盒看蛛网,昨夜曾登乞巧楼。
【简释】《开天遗事》载,秋时宫人,竞以小金笼捉蟋蟀,置之枕函侧,夜听其声。
《明皇杂录》载,元帝与贵妃,避暑兴庆宫,命进碧芬之裘。碧芬,出林氏国。
《开天遗事》载,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稠密,以为得巧之侯。
【宫词】秋老笼山兽正肥,赤鹰黄鹘合重回。三驱礼毕箫笳静,玉弹双开导辇归。
【简释】《唐六典》载,禁苑翠微宫,笼山也。禽兽蔬果,莫不毓焉。
《开天遗事》载,申王有赤鹰,岐王有黄鹘,上甚爱之,每猎必置于驾前,因为“决云儿”。
《册府元龟》载,唐元宗开元三年十月,制曰:“间者四方无事,百谷有成,因孟冬之月,临右辅之地,戒兹五校,爰备三驱,非谓获多,庶以除害。”
《唐书·礼乐志》载,驾至围所,皇帝鼓行入围。鼓吹令以鼓六十陈于东南西向,六十陈于西南东向,皆乘马各备箫角。
《同话录》载,余家旧画《杨妃上马图》,无他卫杖,但有两珰,各执弹前导。意其燕游戏具,非有谓也。后乃闻乘舆,燕游前以击弹,代鸣鞘器物———此唐制也。
【宫词】檐溜垂垂玉箸匀,冻云开处月光新。宫中刺绣初添线,共荐辛盘借早春。
【简释】《开天遗事》载,冬至大雪,至午雪霁,檐溜皆为冰条,妃子使侍儿敲下二条,看玩。帝问:“何物?”妃子笑曰:“妾所玩者,玉箸也!”
《唐韩偓冬至夜诗》载,“九重先觉冻云开……”《明皇杂录》载,唐宫中,以女红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天禄识余》载,唐时冬至,赐百官辛盘,谓之“借春盘”。
【宫词】廊下传餐水陆兼,群工朝退赐同沾。消熊栈鹿天厨供,闻道君王嗜玉尖。
【简释】《五代会要》载,唐室升平日,常参官。每朝退,赐食。谓之“廊餐”。
《清异录》载,赵宗儒在翰林时,闻中使言:“今日早馔进玉尖面,用消熊栈鹿为内馅。上甚嗜之。”宗儒问其形制,即民间尖馒头也。又问消熊栈鹿之说。答曰:“熊之极肥者,为消熊。鹿既获,以倍料精养,称栈鹿。”李宗儒,开元中进士。
【宫词】明珠窗外月轮高,醉卧流黄脱锦袍。连夜承恩争彩局,平明羞见桂红膏。
【简释】《女红余志》载,元宗武惠妃,窗上皆挂明光之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