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7-诗藏 -04-词集

48-李清照集校注---第26页

引作韩晖仲跋。如为韩晖仲跋语,则颇似后人所附。“余绍兴庚午亲视见之”,极似绍兴以后之语,或非李清照所加注。
  ①戊:雅雨堂丛书本《金石录》校语云:“鲁直误以‘斤’为‘戊’”。
  ②晖:四部丛刊本《金石录》过录顾千里校语云:“‘晖’旁注:注”。
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jǚ),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①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shěn),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chì),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yīng)②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lǐ)水於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③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①曹元谦、念奴:癸巳类稿误作“曹元念谦”。
  ②膺:癸巳类稿误作“鹰”。
  ③歌:癸巳类稿作“通”,此句下注:谓本可通侧,不拘上去入,若本侧则上去入不可相通。
贺人孪生启
  无午未二时之分,有伯仲两楷之似①。旣系臂而系足,实难弟而难兄。玉刻双璋,锦挑对褓。
  《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云:“《漱玉集》不载,此启见《文粹拾遗》。”
  按:《文粹拾遗》世无此书,毛晋亦未必曾见《漱玉集》,所云殆亦本《琅缳(“缳”字换“女”字偏旁)记》。
  又按: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误引“玉刻双璋,锦挑对褓。”二句,以为李易安词。
  ①似:原作“侣”。古今词统作“异”,从宋稗类抄、宋诗纪事、癸巳类稿改。“似”或作“佀(sì)”,因字形相近而误作“佀”。
(二)补遗(2篇)
琴铭
  □山之桐,斫(zhuó)其形兮。冰雪之丝,宣其声兮。□□□□,和性情兮。广寒之秋,万古流兮。
  此铭据龚一《藏琴与传琴》一文录入,文载《文汇报》一九九二年四月三十日第五版笔会,曰:“(张正吟)传给我的一张无名琴,先生在赠送时及后来发表的文章中,都曾提及‘相传是李清照的遗物’。”
  (龚一)后又有《正吟琴的鉴赏》一文,载上海今虞琴社编、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协编之《今虞琴刊续》,谓“龙池右侧为‘□□之桐,……万古流兮。’”
  《文汇报》脱一“流”字。
  此铭或琴上固有,或为清照自撰,姑存疑。
  以上据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补。
《打马图经》例论
1、《李清照全集评注》,徐北文,济南出版社,2005年2月二版
  《打马图经》例论
  《〈打马图经〉例论》系李清照为“依马经”所写的打马“命辞”。“取其赏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上俱引自《打马图经序》),是对打马条例(规则)的阐释和论述,也是对有关经验教训的总结。“论皆骈语,颇工雅。”(清胡玉缙《许庾学林·〈打马图经〉跋》)
  例论凡十三则,杂于《打马图经》各项条例之中。所论虽为打马,实则表现了李清照主战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研究李清照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之一。
  《打马图经》明代周履靖《夷门广牍》本题作《马戏图谱》。
  一 、“铺盆例”论
  既先设席,岂惮攫金。便请着鞭,谨令编埒。罪而必罚,已从约法之三章;赏必有功,勿效绕床之大叫。
  二、“本采例”论
  公车射策之初,记其甲乙;神武挂冠之日,定彼去留。汝其有始有终,我则无偏无党。
  三、“下马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