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南曰端凝懋勤更南曰上书房阿哥读书处康熙诗注御门听政之暇闻读书甚可乐也
端凝南去自鸣钟 旧制由来内库同 岁入广储银五万 随时恩赏启黄封
康熙初英吉利进自鸣钟置端凝殿南后移于交泰殿相沿呼旧置处曰自鸣钟内府钱粮事例每年向广储司领银五万两交自鸣钟库存贮应用雍乾宫中上谕动用自鸣钟银两指此也
典学当年蒞懋勤 石渠天禄列西清 南齐不尽由科第 查李梅高野翰林
懋勤殿圣祖读书处其南廊为南书房初惟张文端以侍讲入值此为南齐供奉之始文端有咏懋殿古梅所谓长兴词臣纪岁华者是也继而查初白李复堂以举人梅文穆高江村何屺瞻以秀才亦入焉时有野翰林之目
永福红梨掌故花 棠娇李白漫相加 梨云委地东风软 抹上天边一片霞
永福宫中有红梨花高宗屡咏之所云李花太白海棠红斟酌纤秾人禁业者是也
重华毓庆极丹青 两代潜龙起巨溟 金匮不烦开禁匾 分明少海耀前星
乾隆为皇子赐居西二所后改建重华宫嘉庆为皇子赐居毓庆宫并赐题所居曰继德堂清代虽不建储已隐示承统之意
四库书成阅十年 宫中特诏建文渊 范家天一堪摹仿 文溯津澜此最先
四库全书自乾隆癸已迄壬寅垂十年全书第一分告成先是仿范氏天一阁式建文渊阁于文华殿后为文溯文津文澜之先河书既成宴劳在事诸臣于文渊阁
古香近接澹宸怀 夏日齐居到抑齐 芥蒂胸中全去净 金仙影里佩牙牌
重华宫东庑曰古香齐西庑曰浴德殿殿南曰抑齐高宗晚年遇致齐日或不入齐宫而居抑齐有夏日齐居抑齐诗云但使胸中无芥蒂又云壁留亥字铜仙驻浴德殿浴室仿土耳其式
坤宁暖阁坐中宫 陪祀随来主位同 拍板神弦巫女唱 内家不改满洲风
满洲旧习祀神于寝坤宁宫正寝也故正月朔与每月朔堂子迎神归咸祀于此祭毕后率妃嫔坐东暖阁受胙听女巫拍板奏神弦用满语歌送神曲
坤宁宫后御花园 堆秀云根石洞连 摛藻堂边一株柏 铜柯黛色产何年
坤宁宫后为御花园石山正中有洞曰堆秀左侧题曰云根东为摛藻堂有柏奇古高宗题诗有云厥寿少当四百年又云洪宣承平此曾阅盖明初植也
雨花阁下英华殿 七树菩提应七星 道是九莲菩萨种 枝枝叶叶总长青
寿安宫北雨华阁又北为英华殿皆供佛庭有菩提树七相传为明李太后植即俗称九莲菩萨也植七树应七星今但存二株
宫眷经行在顺贞 门临麟趾与千婴 阿哥昨日蒙严谴 理发缘何召市民
顺贞门宫眷所出入旁临麟趾千婴门阿哥所在焉宫中理发由按摩处承役某皇子偶召民间匠入内剃头得旨严责
阿哥所内四余堂 以智全身慎郡王 不使黄台瓜摘尽 始终恩礼信贤藩
世宗嗣统诸弟幼者仍养宫中慎郡王允禧以四余名堂曰除恶树德以余庆捨巧用拙以余智知足安分以余乐存理遏欲以余寿高宗时为皇子为作四余堂记
伊里声中日几回 四周墙子下朱车 九重严密飞难入 御座何由鼾睡来
诸宫门护军守之王大臣过则呼伊里满语起敬也宫墙海墙皆曰墙子分段巡逻曰下朱车光绪末年忽有妄男子白昼酣眠保和殿御座上殿扉严鐍亦不知何从入后乃以风人了之
太液池边韵古堂 金声玉振协铿锵 鏄钟忽自临江出 根本休教万事忘
乾隆时江西临江县献古钟十一辨为周之鏄钟命工补一以应十二节以玉磬制为中和韵乐陈瀛台旁之蓬瀛在望更题额曰韵古堂
阿哥十四读书时 香戾犹沿旧匾题 七十余年归政近 扫除尘壁更题诗
乐善堂集香戾殿诗注殿乃明时旧名雍正二年皇考命读书于此予年方十四条已七十余年归政余两年彼时得息肩可以一编自怡
今日颐和年盛海棠 烘天炤海署花王 沧桑阅尽垂垂老 犹向人间冠众芳
颐年即旧崇雅殿后以宴宗亲改名惇叙者也崇雅旧额移置丰泽园西院中海棠二株广荫一亩花时最盛犹为京师冠
西苑东偏画舫齐 方池一鉴净于揩 状元府第何年事 传自明时已唤来
西苑春雨林塘后方池如鉴四周以廊澄波照映池北为画舫齐高宗诗所谓画舫予所喜云舟不是舟者是也俗呼状元府盖始于明代清初宫谕已以此呼之
蕉园名自醮园留 万善门中桂殿秋 宫眷当年难擅入 月圆今日奉宸游
蕉园即明之醮园神宗修道箓处旧有碑母许宫眷辄入今撤去建万善殿供佛高宗有中秋日侍皇太后万善殿瞻礼诗
清 宫词(下)
枝巢子
倚晴楼起到分凉 俯视漪澜旧有堂 北上五龙亭上望 仙山楼阁海中央
漪澜堂据琼岛北麓略仿金规制为之正中北向为碧照楼左右环绕者东起倚晴楼西尽分凉阁坐五龙亭南望真仙山楼阁也
流杯亭沼似沧浪 旁有当年田字房 二十三图绘耕织 燕闲农事未能忘
乐善堂集田字房记云其北则稻田数亩重农之心虽于燕闲游观亦未能忘也案房址当在流杯亭侧又康熙乾隆皆有耕织图诗二十三首
三希名帖妙雕锼 石刻嵌存阅古楼 朝局已随人事改 墨花犹带古香流
延光殿延楼二十五楹嵌三希堂法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