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遐方怨 单调三十二字,七句四平韵 温庭筠
凭绣栏句解罗帏韵未得君书句断肠潇湘春雁飞韵不知征马几时归韵海棠花尽也句雨霏霏韵
○●● ●○○ ●●○○ ●○○⊙○●○ ●○○●●○○ ●○○●● ●○○
又一体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 孙光宪
红绶带句锦香囊韵为表花前意句殷勤赠玉郎韵此时更自役心肠韵转添秋夜梦魂长韵 思艳
○●● ●○○ ●◎○⊙● ⊙○◎●○ ●○◎●●○○ ●○○●●○○ ⊙◎
质句想娇妆韵愿早传金盏句同欢卧醉乡韵任人猜妒尽提防韵到头须使是鸳鸯韵
● ●○○ ◎●○○● ⊙○◎●○ ●○○●●○○ ◎○○●●○○
此与温庭筠一段词,大同小异。惟第三、四句减一字,作五字两句;第六、七句减一字,作七字一句耳。顾夐“帘影细”词,正与此同。 顾词前段第三句“像纱笼玉指”,纱字平声,玉字仄声;第四句“缕金罗扇轻”,缕字仄声,罗字平声;第五句“嫩红双脸似花明”,双字平声;后段第一句“凤箫歇”,凤字仄声,箫字平声;第三句“辽塞音书绝”,辽字平声;第四句“梦魂长暗惊”,梦字仄声,长字平声。结句“教人争不恨无情”,教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后庭花破子 《太平乐府》注:仙吕调。《唐书礼乐志》:夷则羽,俗呼仙吕调。此金元小令,与唐词《后庭花》、宋词《玉树后庭花》异。所谓破子者,以其繁声入破也。
后庭花破子 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王 恽
绿树远连洲韵青山压树头韵落日高城望句烟霏翠满楼韵木兰舟韵彼汾一曲句春风佳可游韵
◎◎◎⊙○ ⊙⊙◎●○ ◎◎○⊙● ○○◎●○ ●○○ ◎○◎● ⊙○⊙●○
此调创自金元,有邵亨贞、赵孟頫词及《太平乐府》、《花草粹编》无名氏词可校。 按,邵词第一句“刺船鹦鹉洲”,鹦字平声。《太平乐府》词,第二句“寸心千古愁”,寸字仄声,千字平声。《花草粹编》词,“瑶草妆镜边”,草字仄声。邵词,第三句“江上花无语”,江字平声。《花草粹编》词,“去年花不老”,不字仄声。邵词,第四句“天涯人未还”,人字平声。《太平乐府》词,第六句“风帆无数”,风字平声。邵词,结句“隔江何处山”,隔字仄声。《太平乐府》词,“斜阳独倚楼”,独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下词。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韵 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韵芙蓉两岸秋韵采菱谁家女句歌声起暮鸥韵乱云愁韵满头风雨句戴荷叶读归去休韵
○○●●○ ○○●●○ ●○○○● ○○●●○ ●○○ ●○○● ●○● ○●○
此与王词同,惟结句多一衬字,作折腰句法异。
如梦令 宋苏轼词注: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也。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词有“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句《如意令》。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后唐庄宗
曾宴桃源深洞韵一曲舞鸾歌凤韵长记别伊时句和泪出门相送韵如梦韵如梦叠残月落花烟重韵
⊙●⊙○⊙● ◎●◎○⊙● ⊙●●○○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第五、六句例用叠句。若《梅苑》、《鸣鹤余音》词,皆变体也。 按,白居易词,首句“前度小花静院”,静字仄声。沈会宗词,第五、六句“不见、不见”,两不字俱仄声。白词,第七句“记取钗横鬓乱”,鬓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悉参后词。 又按,苏轼词,第三句“唤起百舌儿”,舌字入声,宋元人此字从无用仄声者,当是以入作平,不可泛用上去声字。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六仄韵 《梅苑》无名氏
腊半雪梅初绽韵玉屑琼英碎剪韵素艳与清香句别有风流堪羡韵苞嫩韵蕊浅韵羞破寿阳人面韵
●●●○○● ●●○○●● ●●●○○ ●●○○○● ○● ●● ○●●○○●
此词第五、六句不叠。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梅苑》无名氏
疑是水晶宫殿韵云女天仙宝宴韵吟赏欲黄昏句风送一声羌管韵烟淡韵霜淡叠月在画楼西畔韵
○●●○○● ○●○○●● ○●●○○ ○●●○○● ○● ○● ●●●○○●
此词第五、六句,但叠韵而不叠句。
又一体 单调三十三字,六句四仄韵、一叠韵 《鸣鹤余音》无名氏
学道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