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纯纯素,差差绿”可对朱朱白白;碧碧黄黄。上见韩愈、陆游诗,下见杨万里诗素以为绚;青出于蓝。可黄可黑;或素或青。
纪文达师曰:《左氏传》一书,文繁词缛,学者往往纬以俪语,取便记诵。见于《宋史--艺文志》者,有崔升等十余家,今并亡佚。唯存徐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一卷,凡一百五十韵,一万五千言,高士奇尝为之注,《通志堂经解》亦收之。按:此书已著录四库,《提要》称其属对虽工,而无当于义理。今复按之,誓句殊不多见,兹择其最工者录之,以存旧帙之梗概焉。
如《君德门》云:
齐桓从善如流;晋文好学不贰。昭十三年用人于次睢之社,乃独霸之是求;僖十九年请命于降莘之神,其何土之能得。庄三十二年不以人从欲,而以欲从人,宋襄何忧鲜济;僖十二年唯有可献否,亦有否献可,齐景始得为和。昭二十年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襄二年大夫其未喻楚共王已命共乎。襄十三年
《政治门》云:
宝近乃得贫,何以饶国;成六年谷出不过籍,所以丰财。宣十五年和民以乱,犹治丝而棼;隐四年为政以礼,则执热有濯。襄三十一年
《天文时令门》云:
圣人在上,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昭四年君子有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昭元年金为火胜,吴楚其仇;昭三十一年龙遇蛇乘,宋郑必耗。襄二十八年日食不书朔,史官失之;僖十五年火伏而有螽,司历过也。哀十二年螽坠于宋,告则必书;文三年蝝生于冬,饥犹有幸。宣十五年
《祭祀门》云:
雩上辛,再雩季辛;昭二十五年烝正月,又烝五月。桓八年顺祀先公,乃作窃弓之盗;定八年有事群望,果征当璧之祥。昭十三年
《储贰门》云:
晋人之难欲立长君;文六年楚国之举恒在少者。文元年哀姜哭市,襄仲失援;文十八年、宣十八年穆嬴啼朝,宣子畏逼。文六年、七年叔姬无宠,舍亦无威;文十四年子良以贤,坚亦以顺。宣四年
《臣道门》云:
司聪司明司味,各无失官;昭九年书名书服书勋,其敢弃命。昭四年和诸戎而五利备,实唯魏绛之谋;襄四年建一官而三物成,端赖祁奚之举。襄三年虎为郑栋,折将压焉;襄三十一年宿实鲁楹,恶其去是。昭元年免囚劝能,犹将十世宥叔向;襄二十一年乡师引过,不以一眚掩孟明。僖三十三年外选旧,内选亲,德劳不失;宣十二年称其仇,立其子,谄比两忘。
君赐未忘,颍谷封人赐类;隐元年母存请遗,翳桑饿者逃名。宣二年异哉子之名,仇以兆怨;桓二年取于父为类,命之曰同。桓六年葛藟庇其本根,忍纵寻斧;文七年草木同其臭味,焉敢差池。襄八年、二十二年
《夫妇门》云:
男有室,女有家,无相渎也;桓十八年和而义,柔而正,能无上乎。昭二十六年
《家国门》云:
皮存毛附;僖十四年唇亡齿寒。僖五年郑岂内臣;僖七年虞犹外府。僖二年神降于莘,非缘兴虢;庄二十三年鬼谋于社,实兆亡曹。哀七年、八年布衣帛冠,五千人之遗,文公兴卫;闵二年生聚教训,二十年之外,勾践灭吴。哀元年齐非吾耦,楚非吾族,鲁郑之谋略同;桓六年、成四年大不在边,细不在庭,子成之择唯慎。昭十四年
《妖祥门》云:
郑蛇交斗;庄十四年宋鹢退飞。僖十六年石何故而言;昭八年星有时而陨。庄七年虢旗易取,贲贲兆于童谣;僖五年宋庙大灾,譆譆闻于亳社。襄三十年天道远,人道迩,裨灶是亦多言;昭十七年、十八年新鬼大,故鬼小,文仲何如其智。文二年伏而盬其脑,晋文吉以得天;僖二十八年退而入于泥,吕锜亡于射月。成十六年
《礼乐门》云:
太史观易象春秋,知周礼之尽在;昭二年伶工奏国风雅训,叹韶舞之无加。襄二十九年蔡侯之情敖在心,况其不父;襄二十八年楚围之威仪无则,何以似君。襄三十一年
《赏罚门》云:
皇父氏之御,赏以耏门;文十一年辟司徒之妻,与之石窌。成二年三辟之征,兴皆叔世;昭六年九刑之命,作自先君。文十八年赏盗去盗,臧纥不能;襄二十二年以逆戮逆,庆封其肯。昭四年上其手,下其手,州犁乃请问诸囚;襄二十六年亦左之,亦右之,王叔不能举其契。襄十年
《朝会门》云:
息民继好,乃礼之经;隐七年亲仁善邻,为国之宝。隐六年拜皇华之五善,教以咨周;襄四年卒常棣之七章,期于好合。襄二十年赋湛露不答,赋彤弓不答,大礼敢干;文四年歌相鼠不知,歌茅鸱不知,淫人终灭。襄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昭四年晋则已偷,何瘠牛之足畏;昭十三年吴方无道,亦瘈狗之可虞。哀十二年
《武事门》云:
晋三驾而莫争;襄九年楚再世之不竞。宣十二年师人多寒,赖有狭纩之拊;宣十二年公徒弗怒,遂至执冰以嬉。昭二十七年乏为反正,岂容怙其隽才;宣十二年武以止戈,何所陈于京观。宣十二年诱以采樵,绞人尽覆;桓十二年袭其藉稻,鄅子无归。昭十八年燧系象尾而奔吴;定四年马蒙虎皮以溃楚。僖二十八年汰舟而三寸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