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84-卷施阁甲集-清-洪亮吉-第20页


  玉篇艎吴舟 桉左传余皇吴所造故名之为吴舟也
〇又谓之艑
  见上 初学记称广雅曰吴曰艑广韵同 华严经音义称通俗文吴船曰艑
〇又谓之{舟周}
  见上 初学记称埤苍{舟周}吴船也
〇又谓之舽
  见上 玉篇舽吴船也 转注古音吴人目舟曰舽舡
〇越谓之须虑
  越絶书吴内传越人谓船为须虑
〇晋谓之舶
  见上 初学记称李虔通俗文曰晋曰舶 华严经音义称通俗文晋船曰舶
〇蜀谓之{舟今}
  广韵{舟今}蜀人呼舟
〇外域人谓之{舟吴}
  见上 北堂书钞称南州异物志外域人名船曰{舟吴}大者二十余丈髙去水三四丈载六七百人物万斛
〇天子舟谓之艁
  说文艁古文造从舟 玉篇天子船曰艁 桉周制惟天子得用造舟艁葢合造舟二字为一 释文称郭氏图云天子并七船 薛综东京赋注造舟以舟相比次为桥也
〇又谓之鹢首
  见上 艺文类聚称韵集鹢首天子船也
〇艁又谓之浮梁
  方言艁舟谓之浮梁郭璞即今浮桥广雅同 公羊疏称旧说云以舟为桥诣其上而行过故曰造舟桉东晋朱雀桁亦其遗制但自天子而下并得渡耳
〇诸侯连四舟谓之维
  尔雅诸侯维舟郭璞注维连四舟 诗正义称李廵曰中央前后相维持曰维舟
〇大夫并两船谓之方
  尔雅大夫方舟郭璞注并两船义已见上
〇士单舸谓之特
  尔雅士特舟郭璞注单舩 公羊疏称李廵曰一舟曰特舟
〇庶人并木渡谓之泭
  尔雅庶人乘泭郭璞注并木以渡义已见上 公羊疏称李廵曰编木以渡别尊卑也
卷施阁文甲集卷第四 阳湖洪亮吉学
  贵州水道考上
  贵州十三府为楚蜀粤上游其间巨川数十皆见于班固汉书司马彪续汉志郭璞山经郦道元水经等注而唐宋以后则无闻焉盖地没于苗蛮名乖于土俗一水则随地易名有至十数名不止者何怪乎撰方志询土俗者之转转承讹无一可依据乎其间即有思矫其弊如郭子章之黔记田雯之黔书而横据胸臆不寻源流则其失亦与方志之俚鄙者等夫贵州诸巨川其旁皆高山峻岭非若东南之水可随时易其故道者也余以壬子冬奉命视学此方轺车所至类皆沿源溯流证以昔闻加之目验旣不信今亦不泥古两年于兹撰成贵州水道考三卷凡经流七皆水之直达江海者大水八皆水之络数十小水至贵州境以外合经流者中水百八十一皆水之能络小水在贵州境以内合经流及大水者小水一百五十二皆合中水以入大水者而水之无名及不知所归者尚不与焉书成晰为三卷以由湖南入江者为卷首由四川入江者次之由广西至广东入海者又次之各冠以表条分缕晰庶后为方志者有所考镜云乾隆五十九年歳在甲寅八月一日序
  由湖南入江诸水
〇沅水至湖南由洞庭湖入江(经流一)
  丰宁司水入沅
  九股河入沅
  乌尧河入沅
  龙潭河入沅
  麦冲河入沅(平洲河藤茶河附)
  诸梁江入沅(鱼梁江芦坪江附)卡龙河入诸梁江
  麻哈江入沅(摆递河附)马场江 羊场江 地松河(杨老河武胜河等附)冷水河 乐平溪 勇胜溪 凯旋溪 舟溪 山江河并入麻哈江
  髙溪入沅 秀水入高溪
  小江入沅水 丹江入小江 防里河又入丹江
  鉴水江入沅 西江 分水凹水入鉴江
  潭溪水入沅
  洪舟江入沅 平茶江入洪舟江
  卭水入沅 长忌河入卭水
  城东溪入沅
  龙溪入沅 凹溪入龙溪
  左溪入沅
  冶水溪入沅
  直银水入沅 幞头堡水入直银水
  木耳溪入沅(九江附)
〇无水至湖南黔阳县入沅(大水一)
  飞云洞水入无
  兴隆大河兴隆小河入无
  苗里水入无
  处洞河入无 北门河入处洞河
  施秉小江入无(秉溪别溪等附)
  杉木河入无
  瓦窑水入无
  江凯溪入无
  镇远城西河入无
  宛溪入无
  焦溪入无
  梅溪入无
  秋溪入无
  松溪入无
  牙溪入无
  小由溪入无
  勇溪入无
  白水溪入无
  铁溪入无
  异溪入无 铁厂水入异溪(竹坪河苗龙河附)
  马口溪入无 注溪 架溪入马口溪(施溪海龙溪等附)
  文水河入无
  易家河入无
  野鸡河入无 西溪 梭溪入野鸡河
  黄道溪入无 铜鼓塘水入黄道溪
〇辰水至湖南辰溪县入沅(大水二)
  独母水入辰水
  省溪入辰水
  乜江入辰水 乌罗溪 羊溪入乜江
  前溪入辰水
  提溪入辰水 印江入提溪
〇沅水考
  沅水至湖南黔阳县始有沅江之名固矣然其发源之处自班固郦道元以后即无能分柝之者唐杜佑通典列沅溪于五溪之内李吉甫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