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聒而与之语,过期。”
(26)陆机诗:“生理各万端。”
至尊尚蒙尘①,几日休练卒②。仰观天色改③,坐觉妖氛豁④。阴风西北来⑤,惨澹随回纥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⑦。送兵五千人⑧,驱马一万匹⑨。此辈少为贵⑩,四方服勇决(11)。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12)。圣心颇虚伫(13),时议气欲夺(14)。
(此忧借兵回纥之害。妖氛豁,天意回矣。回纥助,人心顺矣。此兴复大机也。但借兵外夷,终为国患,故云“少为贵”。虚伫,帝望回纥。气夺,群议沮丧。赵次公曰:不用外兵,而有官军,此即当时之议。前二段,分应北征问家。后三段,申恐君遗失之故。)
①《左传》:臧文仲曰:“天子蒙尘于外,敢不奔问官守。”《汉书注》:“天子在外曰蒙尘。”
②《吴越春秋》:“拣士练卒。”
③陶潜诗:“远眺同天色。”
④魏文帝书:“用给左右,以除妖氛。”
⑤颜延子诗:“阴风振凉野。”
⑥《唐书回鹘传》:回纥,其先匈奴。元魏时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隋曰回纥,亦曰韦纥。至德元载九月,回纥遣其太子叶护,率兵四千,助国讨贼。肃宗宴赐甚厚,命广平王见叶护,约为兄弟。叶护大喜,称王为兄。赵曰:随回鹘,当以回纥为正。宪宗元和四年,始请易号回鹘,言捷鸷犹鹘然。《后汉郎顗传》:“助顺元气。”
⑦孔德璋诗:“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驰突,驰骤冲突也。
⑧《晋赵王伦传》:从兵五千人。
⑨《诗》:“驱马悠悠。《国策》:张仪曰:“车千乘,骑万匹。”
⑩《晋石勒传》:“令我与此辈共事。”《记》:“礼有以少为贵者。”
(11)司马迁书:“勇之决也。”《回纥传》:其人骁强,初无酋长,逐水草转徙,善骑射,喜盗钞。
(12)《淮南子》:“破敌陷阵,莫能壅御。”庾信诗:“箭飞如疾羽。”隋炀帝取桃竹白羽箭。赐佛罗酋长曰:“此事宜速,使疾如箭也。”
(13)《大戴礼》:“圣心备矣。”《世说》:桓温怅然失望,向之虚伫,一时都尽。
(14)《后汉许劭传》:劭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王粲《羽猎赋》:“魂亡气夺。”《魏志》:“吴人夺气。”
伊洛指掌收①,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②,蓄锐可俱发③。此举开青徐④,旋瞻略恒碣⑤。昊天积霜露⑥,正气有肃杀⑦。祸转亡胡岁⑧,势成擒胡月⑨。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⑩。
(此陈专用官军之利。是时名将统兵,奇正兼出,可以收两京、定河北,而擒安史,此为制胜万全之策。【朱注】当时李泌之议,欲令建宁并塞北出,与光弼犄角,以取范阳,所见正与公同。【綖注】公以乞师回纥为非计,故云:“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又谓官军直可乘胜长驱,故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唯此议不行,回纥果为唐患,而河北迄非唐有,其云:“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盖为此也,公尝自比稷契,其经纶概见于此矣。昊天六句,仍以天意决其必胜也。)
①陆机诗:“伊洛有岐路。”《抱朴子》:“八极之外,如在指掌。”
②《出师表》:“深入不毛。”
③蓄,养也。锐,锋利也。
④杜预疏:“此举十有八九利”青、徐,《禹贡》二州名,在山东。
⑤恒山、碣石,在东北。《书》:“太行恒山,至于碣石。”
⑥《诗》:“昊天曰明。”《记》:“霜露既降。”
⑦《春秋演孔图》:“正气为帝。”汉《郊祀歌》:“西颢沆荡,秋气肃杀。”
⑧《翼奉传》:“转祸为福。”
⑨《西阳杂俎》:禄山死,太白蚀月。
⑩崔骃《达旨》:“皇纲云绪,帝纪乃设。”宋明帝即位诏:“皇纲绝而复钮。”
忆昨狼狈初①,事与占光别②。奸臣竟葅醢③,同恶随荡析④。不闻夏殷衰⑤,中自诛妹妲。周汉获薄兴,宣光果明哲⑥。桓桓陈将军⑦,仗钺奋忠烈⑧。微尔人尽非⑨,于今国犹活⑩。
(此借鉴杨妃,隐忧张良娣也。许彦昭曰:祸乱既作,惟赏罚当,则能再振,否则不可支矣。陈元礼首议诛国忠太真,无此举,虽有李郭,不能奏匡夏之功,故以活国许之。欲致兴复,当先去女戎。)
①《魏志》:曹操曰:“淯水之难,吾犹狼狈。”《西阳杂俎》:狈,两足绝短,每行驾两狼,失之则不能行。
②《吴都赋》:“古先帝代。”
③奸臣,谓杨国忠。同恶,谓虢国夫人辈。陆机《辩亡论》:“奸臣窃命。”《汉书》:“韩彭葅醢。”
④《书》:“同恶相济。”又:“今我民用荡析离居。”
⑤从夏殷为是,下有周汉也。妹喜、妲已,桀纣所嬖,旧作褒妲,疑误。
⑥《书》:“明哲实作则。”周宣、汉光皆中兴主。《旧唐书》:上至马嵬驿,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以从。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命吐蕃使者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谋反。”遂杀之,以枪揭其首。上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