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堪任也。”《汉书》:“诏令从官给事宫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应劭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然后乃得入也。”孟康曰:“通籍,谓禁门之中,皆有名籍,不禁出入。”
⑥《后汉东海王传》:“光武迟回者数岁。”谢朓诗:“孰为劳寸心。”
⑦《诗》:“衮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范宁《穀梁传序》:“一字之褒。”
⑧《史记):聂政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
唐汝询曰:君不能纳谏臣,无以效忠,虽抱南金亦无所用。张载《拟四愁》诗:“美人赠我绿绮琴,何以报之双南金。”【生注】本诗序:“衡以天下渐敝,郁郁不得志,思以道德报君,而惧阻谗邪。”结语暗包序意。《韩非子》:“荆南丽水中生金。”
杜公夔州七律有间用拗体者,王右仲谓皆失意遣怀之作,今观《题壁》一章,亦用此体,在将去谏院之前,知王说良是。王世懋云:七律之有物体,即诗中之变《风》变《雅》也。说正相合。
叶梦得《石林诗话》: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浅深以是为序。予尝戏为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如“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当为函盖乾坤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当为随波逐浪句。“百年地僻柴远,五月江深草阁寒”,当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同参。
送贾阁老出汝州
据此诗,贾出汝州在乾元元年之春。考《肃宗本纪》:九节度师溃,刺史贾至奔于襄邓,在次年三月,与此诗前后相合。本传以为出蒲州,史氏误书耳。《旧唐书》;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唐志》:汝州临汝郡,属河南道,本伊州,贞观八年更名。汝州,今属河南南阳府。
西掖梧桐树①,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②,去住损春心③。宫殿青门隔④,云山紫逻深⑤。人生五马贵⑥,莫受二毛侵⑦。
(上四贾出汝州,下言别后交情。掖梧空留,贾已出院矣,艰难,言中途跋涉。去住,谓彼此踪迹,青门隔,去者不见长安。紫逻深,住者不见汝州也。【张远注】人生得为刺史,亦不贱矣,莫以一麾出守,感愤而生二毛,此作慰词。)
①《初学记》:“中书省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杜臆》:“起语从召公甘棠脱来,起得俊拔。”《诗》:“于彼梧桐。”
②《楚辞》:“怀恨兮艰难。”《淮南王篇》:“还故乡,入故里。”黄曰:贾至,河南洛阳人,汝州与河南为邻,故曰故里。
③《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④《后汉顺帝纪》:“修饰宫殿。”《前汉书注》:“霸城门,民间所谓青门也。”
⑤蔡琰《胡笳》:“云山万重兮归路遐。”《九域志》:“汝州梁县有紫逻山。”
⑥《潘子真诗话》:《礼》:天子六马,左右骖。三公九卿驷马。右騑。汉制:九卿则中二千石亦右骖。太守驷马而已,其有加秩中二千石,乃右骖。故以五马为太守美称。《汉官仪》:太守四马,行部加一马,故称五马。宋人《五色线集》:北齐柳元伯,五子同时领郡,时五马参差于庭,故时人呼太守为五马。
⑦二毛,注见五卷。
钱谦益曰:贾至本传不载出守之故,杜有《别贾严二阁老》及《寄岳州两阁老》诗,知其为房琯党也与。武尚未贬,而先出至者,以普安郡制置天下之诏,至实当制,故先去之也。岳州之谪,亦本子此。公诗有艰难、去住之句,情见乎辞矣。
黄生曰:起语醇深雅健,兴体之妙,无出其右,三唐之绝唱也。又曰:起处用《卷阿》诗意,而无其迹。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鹤注】《唐志》:翰林无司马。玄宗置翰林院,延文章之士,下至艺能伎术之流,皆待诏于此。今曰勒碑,或是镌工之精者。姜氏曰:《新唐书吕向传》:“向进左补阙,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此虽权设,亦以士人为之。鹤谓或待诏镌刻之流,若是杂流,公不须作诗推重矣。《唐书》:“广州南海郡,属岭南道。”
冠冕通南极①,文章落上台②。诏从三殿去③,碑到百蛮开④。野馆穠花发⑤,春帆细雨来⑥。不知沧海使,天遣几时回⑦。
(上四张赴南海,下四送张之意。上写气象巍峨,下摹情景婉至。冠冕,指翰林。文章,指碑词。三殿去,承上台。百蛮开,承南极。诏是遣官之命,开是勒文于石。穠花细雨,去时春景。沧海使回,来日程期。《杜臆》:出使本有程限,但沧海易阻风涛,须俟天时之顺。天遣二字,非公不能下。)
①《风俗通》:“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王融诗:“迹殊冠冕客。”《江赋》:“竭南极,穷东荒。”【原注】“相国制文。”
②魏文帝云:“文章经国之大业。”《晋天文志》:“三台六星,西近文昌二星早上台,为司命。次二星中台,为司中。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
③《两京新记》:“大明宫有麟德殿,在仙居殿西北。”此殿三面,故以三殿为名。白乐天诗“三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