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传》:“将发新亭”。何晏《景福殿赋》:“其结构则修梁彩制。”
②赵曰:或隐或见,言昏明异候。谢惠连诗:“行云星隐见。”师氏曰:“清湖,鹊湖。”《地理志》:历下亭,居鹊湖之北。《一统志》:鹤山湖,在济南府城北二十里。谢惠连诗:“分袂澄湖阴。”注:“水南曰阴。”
③《列子》:岱舆山上台观皆金玉。
④鲍照诗:“平洒周海岳。”
⑤祖孙登诗:“圆荷承日晖”
⑥【钱笺】古齐历下城,对历山之下,韩信渡河破齐历下之师,即此地。城东有故谭国城,故云“遗堞感至今”。沈佺期诗:“故基乃岳立,遗堞尚云屯。”【朱注】堞,雉堞也。
芳宴此时具①,哀丝千古心②。主称寿尊客③,筵秩宴北林④。不阻蓬筚兴⑤,得兼《梁甫吟》⑥。
(此叙登事情事。丝音哀切,能写千古琴心,见宴逢绝调也。上宴,指设宴。下宴,指宴饮。主,指员外。客,指太守。蓬筚兴,公自谓。《梁甫吟》,在历下也。)
①谢朓诗:“嘉乐具兮,芳宴在斯。”
②《礼记》:“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
③称,举觞也。曹植诗:“主称千金寿。”《曲礼》:“尊客之前。”
④《诗》:“宾之初筵,左右秩秩。”又:“郁彼北林”。
⑤《记》:“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注:“蓬户,编蓬为户。筚门,以荆竹织门也。”沈约《郊居赋》:“归闲蓬筚。”
⑥《史记注》:“梁甫,太山下小山。”诸葛武侯《梁甫吟》:“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西溪丛语》:诸葛亮《梁甫吟》,不知何义。张衡《四愁诗》:“欲往从之梁甫艰。”注:言人君有德则封太山,大山喻人君,梁甫喻小人也。诸葛好为《梁甫吟》,恐取此意。
此与上章皆用六韵,依初唐排律,词尚简要耳。但此篇多平仄不谐,盖古诗之对耦者,仿六朝体也。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附李邕诗)
孙,谓从孙行也。一本无孙字。
吾宗固神秀①,体物写谋长②。形制开古迹③,曾冰延乐方④。太山雄地理⑤,巨壑眇云庄⑥。
(此咏员外新亭。首联,言结构巧思,切员外。次联,言落成宴会.切新亭。三联,言亭临山水,切历下。)
①《左传》:“晋,吾宗也。”谢朓诗:“华宗诞吾秀。”《陈书》:“虎丘者,吴之神秀。”此借用其字。
②孙绰《樽铭》:“大匠体物,妙思人神。”潘岳《西征赋》。“摹写旧丰。”《书》:“汝不谋长。”
③《汉书郦食其传》:“示诸侯形制之势。”张九龄诗:“想像终古迹。”开古迹.谓开拓旧基。
④《楚辞》:“层冰峨峨。”曹植诗:“众宾延乐方。”傅毅《舞赋》:“亢音高歌,为乐之方。”此言夏时置冰,乃引乐之方也。
⑤《易大传》:“俯以察干地理。”鲍照诗:“负海横地理。”《吴越春秋》:“土地里数。”
⑥江总《钟铭》:“舟移巨壑。”巨壑,即鹊湖。颜延之诗:“都庄云动。”马怀素诗:“仙塔伊云庄。”此谓远望庄舍、渺在云间也。
高兴泊烦促①,永怀清典常②。含弘知四大③,出入见三光④。负郭喜粳⑤,安时歌吉祥⑥。
(此登亭而美员外也。泊烦促,言尘思顿国。清典常,言清静可法。含弘以下,举亭前景象,以形容德化。四大,三光,见其上下同流。郭外农祥,称其万物得所。此章两段,各六句。)
①殷仲文诗:“能使高兴尽。”张华诗:“烦促每有余。”
②颜延之诗:“永怀交在昔。”《书》:“其尔典常作之师。”典常,指常法。
③《易》:“含弘光大。”《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④枝乘奏书:“上不绝三光之明”。班固《典引》:“经纬乾坤,出人三光。”《史记索隐》:“三光,日、月、五星。”
⑤《国策》:苏秦曰:“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左思诗:“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亭在古城之下,故云负郭。《史记淳于无传》:“祭以粳稻。”《蜀都赋》:“粳稻漠漠。”
⑥《庄子》:“安时而处顺。”又:“吉祥止止。”
北海此诗,拙朴平浅,未见所长,昔人有议之者。少陵特推《六公篇》,必有大过人处,惜其诗今不可见耳。
暂如临邑至■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卢元昌注】暂如临邑者,公弟簿领此邑,前以河泛书至,故暂如临邑。先至湖亭。别李员外之芳,李适往青州,因而奉怀。【鹤注】此当是天宝四载作,在邕五载事发之前。是年公西归咸阳。临邑,唐属齐州,公《和李太守登历下新亭》诗自注:“亭对鹊湖。”今题云■山湖,即鹊湖也。按今地志:齐州治历城县,历城东门外有历水入鹊山湖。宋曾巩有《鹊山亭》诗:“泺水飞绢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此亦可证矣。
野亭逼湖水①,歇马高林间②。鼍吼风奔浪③,鱼跳日映山④。暂游阻词伯⑤,却望怀青关⑥。霭霭生云雾⑦,惟应促驾还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