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注】陶谢二公,适性
于山水,此皆能自由者。
⑥谢,犹言让也。古诗有五字皆平者,曹植诗“悲鸣夫何为”,杜诗“清晖回群鸥”是也。有五字皆仄者,应玚诗“远适万里道”,杜诗“窟压万丈内”是也。有七言皆平者,崔鲁诗“梨花梅花参差开。”有七言皆仄者,杜诗“有客有客字子美。”但在古诗,可不拘耳。
桔柏渡
《旧唐书》:玄宗幸蜀,次利州益昌县,渡吉柏江,有双鱼夹舟而跃,议者以为龙。《方舆胜览》:桔柏渡,在利州昭化县。胡夏客曰:五代唐庄宗伐蜀,王衍兵屯利州,逆战三泉,败,衍惧,断吉柏江浮桥,即其地也。
青冥寒江渡①,驾竹为长桥②。竿湿烟漠漠③,江永凤萧萧④。连笮动嫋娜
⑤,征衣飒飘飖⑥。急流鸨鷁散⑦,绝岸鼋鼍骄⑧。(此渡桥之景。竿湿承次句,江永承首句。鸨鷁鼋鼍,桥下所见之物,或以鸨鹢为船,鼋鼍指桥者,非。盖渡用竹桥,则无石梁可知矣。)①《楚辞》:“据青冥而掳虹。”青冥,高远之貌。何逊诗:“寒江复寂寞。”
②又:“水影漾长桥。”③谢脁诗:“生烟纷漠漠。”④《诗》:“江之永矣。”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⑤《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洙曰:前汉邛、笮之君。鹤曰:成都之笮桥,即此类。《古诗焦仲卿妻》:“婀娜随风转。”
⑥戴暠诗:“衣风飘飖起。”⑦曹植诗:“淮泗驰急流。”《西都赋》:“■鹞鸨鷁。”注:“鸨,似雁,无后趾。”鷁,水鸟。⑧《淮南子》:“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①。高通荆门路②,阔会沧海潮③。孤光隐顾盼④,游子怅寂寥⑤。无以洗心胸⑥,前登但山椒⑦。(此对景言情。身向西行,水从东注,其赴荆海者,不能要之暂停矣。且欲临流顾盼,挹水洗心,亦不可得,此所以怅然而出行也。《杜臆》谓八句作一气说,见少陵胸襟阔大。此章,亦上下八句。)
①繁钦诗:“流泉东逝。”②高阔,指水势言。【旧注】桔柏渡,乃文州、嘉陵二江合流处,东下入渝,合达荆州。③东海潮汐,随月为消长。④孤光,孤影也。【吴注】沈约诗:“单泛逐孤光。”曹植诗:“顾盼遗光彩。”⑤庾信诗:“寂寥人事屏。”⑥《易》:“圣人以此洗心。”江淹诗:“无以涤心胸。”⑦王十朋曰:汉武帝《李夫人赋》:“释马山椒。”谢惠连诗:“悲猿响山椒。”谢庄《月赋》:“菊散芳于山椒。”谢灵运诗:“税驾登山椒。”《广雅》:“土高四堕曰椒。”
剑门
《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嶔,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张孟阳《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伊。”
惟天有设险①,剑门天下壮②。连山抱西南③,石角皆北向④。两崖崇墉倚
⑤,刻画城郭状⑥。一夫怒临关⑦。百万未可傍。(此言剑门势险,可以守国。《杜臆》:山抱西南,而石角北向,亦见地形内属,彼并吞割据者,皆违天矣。崇墉,象其壁立。城郭,象其长亘。未可傍,人不敢近也。)①《易坎卦》:“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②相如《封禅书》:“天下之壮观。”③《荆州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④王洙曰:剑门山石北向,如拜伏状。《仇池记》:“石角外向。”⑤张协《玄武馆赋》:“崇墉四匝。”⑥江淹赋:“刻画崷崒兮,山云而碧峰。”《水经注》云:“连山绝险,飞阁涌衢。”可想墉城之势矣。⑦《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陈琳《与魏文帝书》:“一夫挥戟,万人不得进。”珠玉走中原①,(往见旧人手卷,此句之上,有“川岳储精英,天府兴宝藏”二句,方接以珠玉云云。)岷峨气凄怆②。三皇五帝前③,鸡犬各相放④。后王尚柔远⑤,职贡道已丧⑥。(下二条,对剑门而衡论古今。此段记其财赋,恐蜀人困于诛求也。民苦须索,故愁怨结而山含凄怆。鸡犬放,中国未通。尚职贡,珠玉是征矣。道丧,谓失柔远本意。按:珠玉句,突接似乎陡健,但细玩文气,当先言蜀产之奇,而后言凄怆之故。下文先言三皇五帝,而后言职贡道丧。上下四句,各一开一阖说,方见抑扬顿挫之致。)
①《抱朴子》:“储八石之精英。”《记》:“宝藏兴焉。”扬雄《蜀都赋》:“于近则有瑕英、兰芝、玉石、江珠。”《淮南子》: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钱神论》:“无足而走。”
②【赵注】岷山,在成都之西,即青城山。峨山,在成都西南,即峨嵋山。《书》:“岷山导江。”《江赋》:“峨嵋为泉阳之揭。”王粲诗:“凄怆令吾悲。”
③《庄子》:“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白虎通》:“三皇,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五帝,谓黄帝、颛顼、帝■、帝尧、帝舜也。”
④潘岳《西征赋》:“浑鸡犬而乱放。”⑤《书》:“柔远能迩。”⑥《东观汉记》:“百蛮职贡。”《周礼》:制其职,各以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