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梅雨
【鹤注】诗云“茅茨疏易湿”,当是上元元年,草堂初成时作。周处《风土记》:夏至前雨,名黄梅雨。《埤雅》: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沾衣败污。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谓之迎梅,四月雨谓之送梅,然则蜀亦不异江南也。
南京犀浦道①,四月熟黄梅②。湛湛长江去③,冥冥细雨来④。茅茨疏易湿
⑤,云雾密难开⑥。竟日蚊龙喜⑦,盘涡与岸回⑧。(此咏蜀中梅雨也。犀浦记地,黄梅记时,长江承浦,细雨承梅。茅茨二句,见细雨濛濛之象。蛟龙二句,见长江汹汹之势。)①《唐书》:玄宗幸蜀还,至德二载,改成都府,置尹视二京,号曰南京。黄希曰:蜀都有石犀,李冰以压水怪。犀浦之名或本此。犀浦县,属浦县,属成都府,垂拱二年,析成都县置。
②薛道衡诗:“细雨应黄梅。”隋炀帝《江都》诗:“梅黄雨细麦秋横,枫树萧萧江水平。”③《楚辞》:“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④又:“雷填填兮雨冥冥。”梁元帝诗:“从风疑细雨。”⑤《庄子》:“茅茨不剪。”⑥何逊诗:“云雾江边起。”⑦庾信诗:“竟日坐春台。”汉《瓠子歌》:“蛟龙骋放兮远游。”⑧郭璞《江赋》:“盘涡谷转,凌涛山颓。”师氏曰:水盘聚而回洑者,与岸回旋也。《庚溪诗话》: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晓春。”此子厚在岭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今按《风土记》所载,则迎梅送梅之雨,春夏自别也。
为农
诗云“圆荷”、“细麦”,当是上元元年季春时作。《管子》:
农之子恒为农。
锦里烟尘外①,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②。远惭勾漏令③,不得问丹砂。(《杜臆》:此喜避地得所而作也。首句烟尘外,为一诗之骨,自安史倡乱,遍地兵戈,江村独在烟尘之外。如圆荷细麦,举目所见,景物可嘉,故将卜宅为农,有终焉之志。烟尘不到,便同仙隐,乃以不得丹砂为惭,戏词也。)
①锦里,锦城之地。烟尘,烽火之警。蔡琰《胡笳曲》:“烟尘蔽野兮。”②颜延年诗:“去国还故里。”③《九域志》:容州有古勾漏县城。《一统志》:勾漏山,在今安南,古勾漏县在其下。勾漏令,用晋葛洪事。
《吕氏童蒙训》曰: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
有客
鹤注编在上元元年草堂作,下首同。旧以此章为《宾至》,下章为《有客》,诗题互错。按此诗云“有客过茅宇”,当依草堂本,彼此改正。《诗》:“有客有客。”
患气经时久①,临江卜宅新②。喧卑方避俗③,疏快颇宜人④。有客过茅宇
⑤,呼儿正葛巾⑥。自锄稀菜甲⑦,小摘为情亲⑧。(此章见相亲之意。上四卜居景况,下言客来情事。【赵访注】菜经自锄,其甲尚稀,未免小摘者,为情亲故也。十字中,有数曲折。)①王右军《重熙帖》:“患气悬情。”师氏曰:公尝有肺疾。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左传》:“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③古诗:“喧卑厌俗居。”④江总诗:“山豁自疏快。”宜人,见《毛诗》。⑤王勃诗:“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⑥《语林》:“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家,呼儿出,为设果。庾信诗:“葛巾久乖角,菊径简经过。”⑦《说文》:“草木初生曰甲。”
⑧谢灵运《永嘉记》:“百卉正发时,聊以小摘供日。”谢庄诗:“惆怅忆情亲。”赵汸曰:此诗自一句顺说至八句,不事对偶,而未尝无对偶;不用故实,而自可为故实。散淡率真之态,偶尔成章,而厌世避喧,少求易足之意,自在言外,所以为不可及也。
王嗣奭曰:公于情亲之人,当病气已久,犹必正巾以接之,安有不冠而见严武者?此可作辩证之一证也。
陆时雍《诗镜》云:宋人尊杜为诗中之圣,字型句矱,莫敢轻拟,如“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特小小结作语。“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意更浅浅,而一时何推赞之甚耶?
宾至
【卢注】有客者,偶然有之也。宾至者,有为而至也。题相似而微不同。《左传》:“宾至如归。”
幽栖地僻经过少①,老病人扶再拜难②。岂有文章惊海内③,漫劳车马驻江干④。竟日淹留佳客坐⑤,百年粗粝腐儒餐⑥。不嫌野外无供给⑦,乘兴还来看药栏⑧。(此章见相款之情。上四宾至,下四留宾。直叙情事而不及于景,此七律独创之体,不拘唐人成格矣。僻居老病,不意人来。客以文章之契,跋涉江干,意亦诚矣。公先为谦己之语,而复尽款洽之情。读此诗,见豪放中有殷勤气象。【顾注】此诗,词人声价、高士性情,种种具见。【生注】竟日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