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成疾。诗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
卢元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
或疑劫迁西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鸟也。
逢唐兴刘主簿弟
【鹤注】唐莫州、台州、道州、遂州四州,皆有唐兴。此云“剑外官人冷”,是指遂州。自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已改为蓬溪,而公于上元二年为邑宰王潜作《唐兴县客馆记》及此诗题,俱云唐兴,乃因旧名耳,当是上元二年作。
分手开元末①,连年绝尺书②。江山且相见③,戎马未安居④。剑外官人冷⑤,关中驿骑疏⑥。轻舟下吴会⑦,主簿意何如⑧。(上四,叙知交离合之情,下则自叹羇旅飘零也。暂逢而又值戎马,含无限悲伤。官冷则无可凭藉,骑疏则遥隔音书,所以有轻舟东下之慨。)
①何逊诗:“分手清江上。”裴子野诗:“连年被甲兵。”②古诗:“中有尺素书。”③《庄子》:道远而险,又有江山。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⑤沈佺期诗:“剑外悬销骨。”《左传》:“官人肃给。”《杜诗博议》:官人,乃隋唐间语。《北史梁彦光传》:初齐亡后,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千变万变。《旧唐书高祖纪》:高祖即位,官人百姓,赐爵一级。《武宗纪》:中书奏赴选官人,多京债到任填还,致其贪求。则官人者,乃州县令佐之称也。《项羽传》:关中阻山河四塞。注: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关萧关。⑥崔湜诗:“边书驿骑归。”⑦阮籍诗:“乘流泛轻舟。”魏文帝诗:”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指吴门、会稽也。⑧《陈书》:高祖谓蔡凝曰:”卿意何如?”未问主簿之意,谓我何如也。
敬简王明府
【鹤注】上元二年,公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当即其人。此殆因诗而简之。诗云“鹰秋怕苦笼”,必是年秋作。
叶县郎官宰①,周南太史公②。神仙才有数③,流落意无穷④。骥病思偏秣⑤,鹰秋怕苦笼⑥。看君用高义⑦,耻与万人同。(此章宾主叠叙,致简之意在未联。叶县仙才,称明府。周南流落,公自谓。病骥、饥鹰,叹穷途流落。秣刍、脱笼,望高义一援也。大抵慷慨仗义者,见漠视交情之人,深以为耻。耻,从高义推出。)
①《后汉书》:湖阳公主为子求郎。明帝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②《司马迁传》: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张晏曰:自陕以东,皆周南之地。③《后汉方术传》:王乔为叶令,有神术。即古仙人王子乔也。《汉武内传》:西王母曰:“形慢神秽,虽当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才也。”
④阮瑀诗:“流落恒苦心。”⑤恩偏秣,犹言偏思秣,乃倒字法。夏侯湛《猎兔赋》:“息徒门圃,秣骥华田。”⑥秋鹰思系,故怕在笼。⑦王融诗:“高义幸知游。”
重简王明府
【鹤注】诗云“冬来只薄寒”,当是上元二年冬作。
甲子西南异①,冬来只薄寒。江云何夜尽,蜀雨几时干②。行李须相问③穷愁岂有宽④。君听鸿雁响,恐致稻梁难。(此章重简以望王,犹前章骥病(,) 思秣之意。冬而云雨,蜀候异也。王令问我行李,岂有宽解穷愁之法乎。鸿雁哀鸣,各求稻梁,君听其音,得无怜谋食之艰难耶。)。
①甲子,谓岁序。晋程晓诗,“龙集甲子,四时成岁。”②《楚辞》:“泥污后土兮何时干。”③行李,注见四卷。④司马迁曰:“非穷愁不能著书。”葛常之曰:子美避乱秦蜀,衣食不足,不免求给于人。如《赠高彭州》、《客夜》、《狂夫》、《简王明府》、《简韦十》诸篇,亦见其艰窘中有望于朋友故旧也。然当时能赒之者几人哉。
百忧集行
【鹤往】诗云“只今倏忽已五十”,当是上元二年辛丑作。公生于壬子,至是年恰五十。又云:公于乾元二年十二月至成都,是时裴冕为尹。上元元年三月,以京兆尹李若幽尹成都,若幽后赐名国桢。二年三月,以崔光远尹成都,与高适共讨段子璋。时花惊定大掠东蜀,天子怒,以高适代光远。是年十一月,光远卒。十二月,除严武成都尹。则适代光远在成都,才一二月耳。意止是摄尹也。公素与适善,岂强供笑语者。主人当指光远。史云光远无学任气,宜与公不相合也。王筠《行路难》:“百忧俱集断人肠。”忆年十五心尚孩①,健如黄犊走复来②。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干回③。(首叙少年得意之状)。
①《左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