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288页

应真,得道人,执锡杖行于虚空,故曰飞也。《高僧传》:舒州潜山最奇绝,而山麓尤胜。志公与白鹤道人欲之,同白武帝。帝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以鹤,志公以锡。已而鹤先飞去,至麓将止,忽闻空中锡飞声,志公之锡,遂卓于山麓。道人不怿,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于所识筑室焉。
④【旧注】刘宋时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上宿一家,有金像,求之弗得。因窃以去。主人追之至孟津,浮木杯渡河,无假风棹,轻疾如飞。庾信《麦积崖佛龛铭》:“飞锡遥来,度杯远至。”
⑤惠远住庐山,一时名人如刘遗民、雷次宗辈,并弃世遗荣,依远游止。沈氏曰:陶渊明与惠远游,从结白莲社,公盖以陶自比也。黄生曰:此诗一边赞画,一边赞禅师,凡题有主人,必须照顾,此唐人不易之法也。又曰:三四本极奇极险语,人多作寻常看过,以奇在立意,而句法浑融故耳。
胡应麟曰:“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杜用事入化处。然不作用事看,则古庙之荒凉,画壁之飞动,亦更无人可着语。此杜老千古绝技,未易追也。
悲秋
【鹤注】此当是宝应元年秋在梓州未迎家时作。是时史朝义与吐蕃未平,而蜀又有徐知道之乱,故云:“群盗尚纵横。”又云:“家远传书日。”《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②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③。(首句,悲秋之景。次句,悲秋(,) 之意。三承群盗,思家而悲。四承凉风,作客而悲,下截,皆承客情说。【黄生注】三四,与“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同意。此则其初寄者。后半亦属书中语,时蜀有徐知道之乱,思下峡而不果,后乃携家赴梓州耳。)
①《秦纪》:“群盗鼠窃狗偷。”汉武帝书:“盗贼纵横。”
②高鸟句,引兴下句。陶潜诗:“望云惭高鸟。”③谢灵运诗:“两京愧佳丽。”
客夜
【鹤注】宝应元年秋,自绵至梓,时家在成都。秋晚,方迎家再至梓。因秋夜而赋此。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①,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②。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③。老妻书数纸④,应悉未归情。(此秋夜有感而作也。上四,客夜之景。下四,客夜之情。《杜臆》:何曾不肯四字,愁怀毕露,所谓愁人知夜长也。五六,正写作客未归之故。【赵汸注】惟夜久,见月残。惟夜静,闻江远。【洪仲注】高枕对入帘,谓江声高于枕上,此以实字作活字用。今按夔州诗:“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寒字亦同此例。衣食仗友生,旧谓依东蜀高适者,非。严武入朝后,适移镇西川,公已携家入梓矣。在梓州时,最善章彝,仗友或指此耶。)
①庾信《小园赋》:“异秋天而可悲。”陶潜诗:“晨鸡不肯鸣。”②吴曾《漫录》:张说《深渡驿》诗:“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此用其意。何逊诗:“帘中看月影。”杜审言诗:“江声连骤雨。”③《诗》:“不求友生。”
④沈佺期诗:“裁缝忆老妻。”书,乃寄妻之书。葛常之《韵语阳秋》曰:少陵《客夜》诗:“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又《泛江》诗:“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不肯二字,含蓄甚佳。与渊明所云“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逼”同意。
客亭
此与前章,乃同时所作。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①,衰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此从夜说至旦。上四,客亭之景。下四,客亭之情。《杜臆》:曙色、高风,即谚语日高风也。三四,写客途晓景如画。【顾注】孟浩然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敌人疏。”此云:“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语相似,而意更含蓄。老病余生,尚有多少事在,即昌黎所谓奔走于衣食也。)
①《老子》:“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物。”
杨慎曰:谢灵运诗“晓闻夕飚急”,夜风达旦也。“晚见朝日暾”,倒景反照也。二语甚有变互,乍读似乎费解。杜诗:“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言风从夕起也。又云:“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言至晓犹风也。孟郊诗云:“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驻夕景,深谷夜光明。”言落日回照也。此皆从谢诗翻出。
刘攽贡父曰:人多取佳句为句图,特小巧美丽可喜,皆指咏风景,影似百物者耳,不得见雄才远思之人也。梅圣俞爱严维诗曰:“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固美矣。细较之,夕阳迟,则系花,春水漫,何须柳耶?工部诗云:“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此可无瑕颣,又曰:“萧条九州内,人少豺虎多。人少慎莫投,多虎信所过。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此等句,其含蓄深远。不可模仿。
九日登梓州城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公皆在梓州。据后诗云:“去年登高郪县北。”知此诗乃宝应元年所作。《一统志》,唐梓州,领县五,又分置遂州,改静戎军。天宝初,改梓州为梓潼郡。至德中,置东川节度使,属剑南道,治梓州。绵州在其直北,今为潼川州。
伊昔黄花酒①,如今白发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