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302页

:“素练丹魄,至皆兼两。”通泉百里近梓州①,请公一来开我愁。舞处重看花满面②,樽前还有锦缠头③。(末再致盼望之词。百里携妓,势所不能,亦空想花容而已,故曰戏、曰恼也。此章三段,各四句。)
①《九域志》:通泉在梓州东南百三十里,兹云百里,举成数言耳。
②《酉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点迹。
③杜田曰:唐明皇宴于清元小殿,自打羯鼓。曲终,戏谓八姨曰:“乐籍今日有幸约供奉夫人,请一缠头。”王诛曰:唐王元宝富而无学识,尝会宾客。亲友谓之曰:“昨日必多佳谈。”元宝视屋良久,曰:“但费锦缠头耳。”
杜甫全集之十二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顾往】此广德元年从梓州往阆州时作。《唐志》:梓州治郪县。《一统志》:废郪县,在潼川州治东,明并入州。州西一百里有汉废郪县故城。【卢注】茅屋壁,便见廉吏梗概。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①,春青彭泽田②。频惊适小国③一拟问高天④。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⑤。(首联临别之情,次联郪县之景,(,) 下皆怜郭之意。明府大才小试,天意虽曰难知,但有遗爱在民,人情应共称述,问天问人,乃互应之词。)
①《搜神记》:文王以太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泰山之女,嫁为西海妇,欲归,灌坛令当道有德,废吾行。吾行,必有大风疾雨。”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②《陶潜传》:潜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令吾尝醉于酒足矣。”妻子因请种秫,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秫。此引灌坛、彭泽,乃借比县令。
③《左传》:楚文王戒申侯毋适小国。
④屈原有《天问》。⑤问几贤,问如郭之贤者几人乎。
奉送崔都水翁下峡
【鹤注】广德元年在梓州作。崔为都水使,与公为甥舅,故称曰翁。下峡,将归洛阳也。旧注谓归长安,反纡途矣。公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可证也。《唐书》: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总河渠诸津监署。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①。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白狗黄牛峡②,朝云暮雨祠③。所过凭问讯,到日自题诗④。(上四叙送崔,下四记下峡。筏多桡响,从行者众。别离不久,公亦将出峡,以亲族在京,不忍遗弃故也。峡畔祠前,皆崔翁经过之地。《杜臆》:经过之处,有相知者在,先凭翁问讯,待将来到日,我自题诗以赠也。)
①胡夏客曰:出峡之舟,多以竹木之筏附于两旁,至今犹然。【邵注】编竹为桴,大者曰筏。桡,短棹也。②《十道志》:白狗峡,在归州,两崖如削,白石隐起,其状如狗。黄牛峡,在夷陵州,石色如人牵牛之状,人黑牛黄。
③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此即巫山神女祠也。④【顾注】将来欲凭此以问安信,何不按日题诗留存手迹乎。【卢注云】张籍《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即末二句意。按:二说太曲,还从《杜臆》为当。
郪城西原送孪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①。远水非无浪②,他山自有春③。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天际伤愁别④,离筵何太频⑤。(此章惜芳辰三字,见恋别之情。水浪可忧,而山春又可乐,花柳可娱,而离筵又可怅,皆就芳辰上写出悲欢交集之意,于惜别情景,倍觉悲伤矣。李、武称兄弟,故曰所亲。两人俱往蜀,故云太频。)
①梁元帝《纂要》:“春辰曰芳辰。”②随炀帝诗:“远水翻如岸。”③《诗》:“他山之石。”④鲍照《游思赋》:“阳精灭兮天际红。”⑤宋之问诗:“离筵多故情。”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鹤注】涪江在梓州涪城县,引当是广德元年春在梓州作。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①。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花杂重重树②,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上四泛舟送别,下四对景伤情。花树云山,归途春色。天涯应为客,故人应君还,鬓斑应衰老,比上截更进一步,愈觉可伤。)
①古诗:“相望一水间。”②隋炀帝诗:“远意更重重。”赵曰“花远不如花杂,盖重重便有远意,不宜叠用也。
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
【鹤注】此当是广德元年在梓州作。是年岑参自貌州长史归,为太子中允。《唐书》:诸卫府各有仓曹参军。杜确:岑参出为虢州长史,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范季明无考。
迟日深江水①,轻舟送别筵。帝乡愁绪外②,春色泪痕边③。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④。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⑤。(上四,送魂还京,有感时事。下四,临别丁宁,兼寄岑范也,鹤曰:玄肃二宗,是年三月葬,故有“帝乡愁绪”、“春色泪痕”之句。公诗多伤时语,故嘱其莫浪传以取忌。)
①《诗》:春日迟迟。”
②古歌:“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梁简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