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
①《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日。”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②谢灵运诗:“小邑居易贫。”汉文帝诏:“万家之县。”③《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蔡邕《月令章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④王融诗:“澄清九州牧,道路无豺虎。”⑤《楚辞》:“历吉日兮吾将行。”⑥《汉地理志》:齐俗靡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师古曰:“冰谓布帛之细,色鲜洁如冰也。纨,素也。”《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韵会》:“缟,缯精白才,曲阜之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曰鲁缟。”《后汉书》:桓帝时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道。
⑦《吴越春秋》:“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⑧《周礼大司乐》:“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晋杨方诗:“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坚。”
⑨《前汉京房传》:“其说长于灾变。”
⑩汉叔孙通制礼仪。《刘子文武篇》:汉祖海内大定,召邹鲁儒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通鉴》:开元二十年九月,新礼成,号曰《开元通礼》。《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太常奏所定雅乐。《汉刑法志》: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唐刑法志》:《开元前格》、《开元后格》,皆当时格式律令也。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①,宗庙新除狐兔穴②。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③,朝廷记识蒙禄秩④。周宣中兴望我皇⑤,洒泪江汉身衰疾⑥。(此痛乱离而思兴复也。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蒙禄秩,时为员外郎。此章,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
①《通鉴》:汉献帝和平元年三月,董卓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
②颜之推诗:“狐兔穴宗庙。”宗庙毁则狐兔穴除矣。③刘桢诗:“小臣信鲁钝。”④《月令》:“收禄秩之不当。”⑤周宣王承厉王之乱,复修文武成康之业,周道复兴。⑥张华诗:“衰疾近殆辱。”古今极盛之世,不能数见,自汉文景、唐贞观后,惟开元盛时,称民熙物阜。考柳芳《唐历》,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不盈二百,绢亦如之。东由汴宋,西历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呜呼,可谓盛矣!明皇当丰亨豫大时,忽盈虚消息之理,致开元变为天宝,流祸两朝,而乱犹未已。此章于理乱兴亡之故,反覆痛陈,盖亟望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焉。
杜甫全集卷之十四寄董卿嘉荣十韵
【黄鹤注】当是广德二年秋作。
闻道君牙帐①,防秋近赤霄。下临千仞雪②,却背五绳桥③。(首记董卿防秋之地。近赤霄,言其高。千仞雪,言其寒。五绳桥,言其险。)
①君牙帐,谓董君之牙帐。吴注引邢君牙,谬矣。王洙曰:兵家书:牙旗,将军之旗,立于元帅帐前,故谓之牙旗。曹植诗:“高牙乃建。”《南部新书》: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而有建牙禡牙之事。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与府朝无异。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门为牙门,字讹变转为衙。《东京赋》注:竿上以象牙饰之,后人遂以牙为衙。鹤曰:《唐志》:佛堂一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②高适谓三城邈在穷山之颠,其高可知。雪山,注见前。谢灵运诗:“连峰竞千仞。”③《元和郡县志》:绳桥,在茂州西北,架大江上。今按:绳桥以篾索五条,布板其上,架空而度。山在桥外,故却转与桥相背。
海内久戎服①,京师今晏朝②。犬羊曾烂漫③,宫阙尚萧条④。猛将宜尝胆⑤,龙泉必在腰⑥。黄图遭污辱⑦,月窟可焚烧⑧。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⑨。居然双捕虏⑩,自是一嫖姚(11)。(中叙吐蕃之乱,勉其敌忾也。乱后事冗,故日晏退朝。尝胆腰剑,欲报污辱。月窟在西,吐蕃巢穴也。兵利寇退,则斥候不骄。捕虏、嫖姚,以古名将望之。)
①《家语》:子路戎服见孔子。
②《汉明帝论》:“日晏坐朝,幽在必达。”
③应劭曰:“犬羊为群。”④班婕妤赋:“登薄躯于宫阙兮。”孙子荆书:“萧条非复汉有。”⑤李陵书:“猛将如云。”《吴越春秋》:采葛妇歌:“尝胆不苦甘如饴。”⑥《越绝书》:取铁英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渊。风胡子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诗避唐讳,改称龙泉。⑦《哀江南赋》:“拥狼望于黄图。”骆宾王诗:“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唐艺文志》有《三辅黄图》一卷。【张溍注】黄图,犹今之黄册。后汉鲁恭疏:污辱善人。
⑧《长杨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