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366页

古。《杜臆》:名垂万年,宁纪细故,此申明不争好恶之意。申涵光曰:《赤霄行》胸中有一段说不出之苦,故篇中皆作借形语。)①《博物志》:孔雀尾多变色,或红或黄,如云霞无定,人采其尾,有金翠,始生三年尚小,五年而后成,初春乃生,四月后凋与花蕊俱荣衰。《岭南异物志》:交趾郡入网捕孔雀,采其金翠尾,装为扇拂,或全株生截其尾为方物,云生取则金翠之色不减。晋左九嫔《孔雀赋》:擢翠尾之修茎。金花,尾上之色。《易》:“寒泉之食。”《文子》:“兕牛之动以觗触。”《楚辞》:“载赤霄而凌太清。”玄圃,在昆仑山上。
②《尔雅》:“鹈、鴮鸅。”注:“今之鹈鹕也。好群飞,入水食鱼,故名鴮鸅,俗呼为淘河。”《庄子》:“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注:“吓,怒而拒物声。”赵曰:燕从江上来,淘河疑其衔鱼,故吓之。③古诗:“生存华屋处。”
④《汉宣帝纪》:帝初为皇曾孙,喜游侠,常困于莲勺卤中。如淳曰:“为人所困辱也。莲勺县,有盐池,纵广十余里,乡人名为卤中。莲音辇。”【钱笺】《元和郡县志》:下邦县东二十三里,有莲勺故城。
⑤《左传》:齐国子相灵公以会,高鲍处守。及还,盂子诉之曰:“高鲍将不纳君。”秋刖鲍牵而逐高无咎。仲尼曰:“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⑥《诸葛亮传》:陈寿所上《诸葛亮集》目录,凡二十四篇,《贵和》第十⑦《汉文帝纪》:“捐细故。”注:“小事也。”阮籍《咏怀》:“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闻高常侍亡
《唐书》:广德元年,适召还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鹤注】诗云“蜀使忽传亡”,当是永泰元年成都作。原注谓忠州所作,非。不应正月已卒,六月始闻也。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①。虚历金华省②,何殊地下郎③。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④。独步诗名在⑤,只令故旧伤。(此诗将生前死后,逐句配说。其归朝、历省,乃为常侍时事,若折槛、诗名,则概论生平才节也。上下界限,仍见分明。不相见,不得面别也。虚历二句,言生虽未展,死实不亡。唐史称适负气敢言,权贵侧目,当至德时,陈江东利害,继又抗疏陈西山三城戍,故云“致君丹槛折。”)
①庾信诗:“蜀使何时回。”②王洙曰:《后汉班固传》:王凤荐班伯,召见宴暱,诵说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汉宫阙记》:金华殿,在未央宫白虎殿右,秘府图书皆在焉,故王思远《逊侍中表》云:奏事金华之上,进议玉台之下。③王隐《晋书》:苏韶仕中牟令卒,韶伯父承第九子节,夜梦见韶,言颜回、卜商,今现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鬼之圣者项梁成,贤者吴季子。④丹槛,用朱云上书事。白云,用陶潜《停云》思友意。⑤曹植诗:“仲宣独步于汉南。”
去蜀
题曰去蜀,是临去成都而作也。公自乾元二年季冬来蜀。至永泰元年,首尾凡七年,其实止六年耳。所谓五载客蜀者,上元元年、上元二年、宝应元年、广德二年、永泰元年也。二年居梓者,专指广德元年也。此诗作于永泰元年夏,将往戎渝之时。黄鹤编在广德二年阆州诗内,恐未然。今从蔡氏编次。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①。万事已黄发②残生随白鸥③。安危大臣在④,不必泪长流。(上四去蜀之故,下四去蜀有感。(,) 关塞阻,难返长安。潇湘游,将往荆楚也。万事,忆从前。残生,思后日。大臣,指郭子仪。【黄注】国家安危,自有大臣负荷,杞忧徒抱,何补于事,唯有拭泪长辞,扁舟下峡而已。此反言以自释之辞也。)
①古诗:“潇湘逢故人。”②《书》:“尚酞询兹黄发。”③鲍照诗:“翻波扬白鸥。”④《昌氏春秋》: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注:乱者治之,危者安之。
喜雨
【鹤注】史:永泰元年,自春不雨,四月己巳乃雨,诗云巢燕、林花,皆四月间事。鲍照有《喜雨》诗题。
南国旱无雨①,今朝江出云②。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上四初雨之景,下四雨后之景。漠漠,云密貌。纷纷,雨多貌。燕啄泥,故飞。花经雨,故润。入夜仍闻,喜其汪濊也。)
①赵次公曰:南国,荆楚也。②《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北齐刘逖《对雨》诗云:“重输宵犯毕,行雨旦浮空。细落疑含雾,斜飞觉带风。湿槐仍足绿,沾桃更上红。无由似玄豹,纵意上山中。”此摹写雨景入细,杜诗工力,正相敌也。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鹤注】当是永泰元年,去成都经嘉州下忠渝时所作。《舆地纪胜》:青溪驿,在嘉州键为县。《高力士外传》:李辅国弄权,但经推按,不死则流,黔中道尤多。员外则张谓、张之绪、李宣。【朱注】辅国死于室应元年十月,之绪复官当在辅国败后。
漾舟千山内①,日入泊枉渚②。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