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二句,江山远景。子规夜啼,已动归思,况人虎杂居。更难久处矣。《杜臆》:涛翻色白,今云苍涛,以岸高掩映故也。所处地高、故见木梢杂石之痕,或斜或竖。)
①客居,旅舍也。下居字,指居处。《后汉杨震传》:“常客居于湖。”沈约诗:“林薄沓葱青。”②又:“倾壁复邪竖。”③《恨赋》:“拱木敛魂。”阮籍《咏怀》诗:”精魂自漂沦。”④【钱笺】《荆州记》云:巫峡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梁简文《蜀道难》诗:峡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公所谓“峡开四千里”,盖统论江山之大势,非专指峡山也。
⑤宋肇《三峡堂记》:峡江,绵跨西南诸夷,合牂牁、越巂、夜郎、乌蛮之水,萦纡曲折,掀腾汹涌,咸归纳于峡口,实众水之会也。⑥申涵光曰:人虎两存,此大道理,他人数语说不出。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西南失大将,商旅自星奔①。今又降元戎,已闻动行轩。舟子候利涉②,亦凭节制尊。(此记蜀中时事。大将,谓郭英乂。元戎,谓杜鸿渐。麻盐不通,商旅避兵也。节制可凭,望其平蜀也。)
①【钱笺】永泰元年闰十月,郭英义为崔吁所杀,蜀中大乱。大历元年二月,以社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梦弼曰:蜀出麻,吴出盐。《广绝交论》:“莫不望影星奔。”
②《诗》:“招招舟子。”《易》:“利涉大川。”
我在路中央①,生理不得论。卧愁病脚废②,徐步视小园。短畦带碧草,怅望思王孙③。凤随其凰去,篱雀暮喧繁。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日暮归几翼,北林空自昏。(此感客居而思故乡。云安在荆蜀之间,故曰路中央。赵曰:见碧草则思王孙,见雀喧则思凤举,皆因小园感兴。短畦四句,从小园追想故国也。禄山陷京,屠戮宗室,故曰“怅望思王孙。”杨妃殁后,上皇亦亡。故曰“凤随其凰去。”下云“览物想故国”,伤乱后不能北归也。又按《楚词注》:屈原,楚同姓,故称王孙。司马相如有归风求凰之咏。此诗怅望王孙,应指屈原。凤随凰去,应指相如。此说不如前。旧注则云:王孙指严武。凤去雀喧,比君子亡而小人竞。此说大泛。)
①《诗》:“宛在水中央。”
②《世说》:陶渊明有脚疾。
③刘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
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儒生老无成①臣子忧四藩②。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③。(末叹时事而伤身老。言安得覆(,) 八溟之水,一洗乾坤污杂乎。朝廷苟用稷契,外寇何难扫除。今年老无成,而犹忧及边境,唯有赋诗寄慨而已。《杜臆》:公尝自比稷契,此亦自负语。此章,八句两段,十二句两段。)
①赵歧《孟子注》:“秦灭经籍,坑戮儒生。”②宋乐歌:“訐谟定命,辰告四藩。”③曹植诗:“援笔从此辞。”
石砚原注:平侍御者。
黄鹤依梁氏编在云安诗内,以诗有奉使三峡句也。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①。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砚②。(首叙得砚之由。)
①《蜀都赋》:王褒暐晔而秀发。”
②《蜀志》:诸葛孔明客荆州,抱膝长啸。
巨璞禹凿余,异状君独见。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见。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①。(此记石砚之美。其滑泽光洁,能发墨而濡毫。【朱注】联坳,砚穴相并。多水,砚润出水也。)
①何逊诗:“对面何由即。”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①。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②。致于丹青地③,知汝随顾眄。(从砚结到平公。以冠比砚,语近率。赋诗染翰,是一事。宴闲临书,又一事。明光起草,切侍御。《杜臆》:起草之时,汝能随入顾眄,而尽所欲言。汝,指砚言。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前汉诸葛丰传》:“愿赐清宴。”谓清闲之时。
②【朱注】《三秦记》: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内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金玉阶,昼夜光明。按《黄图》:汉有两明光宫、一在长乐宫,后成都侯王商惜以避暑之所。一在甘泉宫,武帝以燕赵美人充之。若明光殿,自在桂宫,三者原不相于。杜诗“不远明光殿”、东坡“先入明光宫”,注家都混为一,程大昌、玉楙皆有辩。梦弼曰:起草,知制诰也。《汉官仪》:尚书郎,主作文章起草。
③丹青地,谓丹墀青琐之间。
赠郑十八贲
黄鹤编在大历元年云安诗内。赵曰:郑盖云安县令,故有“异味烦县尹”之句。
温温士君子①,令我怀抱尽。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总领全意。温温句属赋,灵芝句属比,下二蒙上。)
①《诗》:“温温恭人。”《后汉李通传》: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
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①。细人尚姑息②,吾子色愈谨。高怀见物理③,识者安肯哂。卑飞欲何待④,捷径应未忍⑤。示我百篇文⑥,诗家一标准⑦。(此叙郑才德,申明“温温士君子。”遭乱窜身,直指郑言。郑盖避乱之蜀,曾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