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442页

“烈士暮年。”④《史记》:荆轲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⑤《韩非子》:箕子曰:“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陆机《文赋》:“扣寂寞以求音。”
⑥沈约诗:“金管玉柱响洞房。”嵇康《琴赋》:“角羽俱起,宫徵相证。”⑦江淹诗:“渊鱼犹伏浦,听者未云疲。”⑧田子方曰:“哀莫哀於心死,而人死次之。”古来杰出士,岂特一知己①?吾闻昔秦青②,倾侧天下耳③。(推开作结,以见世有知音也。前以佳人起,后以杰士收,感慨无限。【卢注】虞仲翔云:“得一知己,可以不恨。”此盖翻其语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段八句实写。)
①《司马迁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②《列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遂辞归。青饯之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③李陵诗:“侧耳远听。”
秋风二首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作。盖以广德、永泰间,吐蕃与党项羌、浑、奴刺入寇,故诗言“战自青羌连白蛮”。
秋风浙浙吹巫山①,上牢下牢修水关②。吴樯楚舵牵百丈,暖向成都寒未还③。要路何日罢长乾④?战自青羌连白蛮⑤。中巴不得消息好⑥,瞑传戌鼓长云间⑦。(此对秋风而伤世乱也。在下四句分截。修关在秋候,故托秋风以起兴。吴樯楚舵,由水关而向成都,秋寒未还,阻於羌蛮之乱也。中巴信急而戌鼓声闻,巫山非安处之地矣。)
①谢惠连诗:“渐渐振条风。”②旧注:“上牢巫峡,下牢夷陵。”《十道志》:三峡口地曰峡州。上牢下牢,楚蜀分珍。《月令》:“凉风至,完堤防。”③成都乃上水,故用百丈以牵舟,若神都,则是下水矣。《唐志》:光宅元年,号东都曰神都。
④《晁错传》:“劲弩长戟,射疏及远。”
⑤《后出师表》:“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水经注》:青衣县,故青衣羌国也,县有蒙山,青衣水所发。考唐时,嘉州本梁青州,州有青衣水。《唐会要》:东谢蛮,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北至白蛮。《唐书南蛮传》:弄栋蛮,白蛮种也。其部本居弄栋县鄙地,后散居磨些江侧。
⑥《方舆胜览》:《华阳国志》云:刘璋为益州牧,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朐至鱼复为固陵郡,巴遂分矣。巴州居其中,为中巴。
⑦云间,言鼓声之高。其二
秋风浙浙吹我衣①,东流之外西日微②。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③。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④,故园池台今是非。(此对秋风而动归思也。亦四句分截。上章末句,已涉瞑时,故此章皆说暮景。《杜臆》:水东流,日西堕,虽即景起咏,亦叹年华逝波,桑榆景迫,捣练急,备征衣。行人稀,蜀道梗也。月夜孤帆,方以归乡为乐,故园是非,又以残毁为忧。)
①蔡琰诗:“悲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②《吴都赋》:“将转西日而再中。”③张正见诗:“烟崖恿古石。”谢脁诗:“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④《杜臆》:老倚庭树,若渊明之眄庭柯而抚孤松。胡夏客曰:《秋风》第二首,似物体律诗。
九日诸人集于林
此诗,梁权道编在大历元年,与《九日》五首不同时。按五首云独酌,此题云诸人集,知为两岁重九矣。鹤曰:诗云“九日明朝是”,则此题应云“诸人约九日集于林”。今按:集乃公会,是他人相约,而公先作诗以告之,盖因老年难于旱出,故预道其意也。若公为主人,不应以难早出缓客至之期。又,末语“漫看年少乐”句,亦非要客之词。《世说》:谢安顾谓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
九日明朝是,相要旧俗非①。老翁难早出,贤客幸知归。旧采黄花剩,新梳白发微②。漫看年少乐,忍泪已沾衣。(上四,故乡之思,是对集林言。下四,衰老之感,是对诸人言。九日之期,明朝犹是,而相邀之地,旧俗已非,盖有怀于樊川故里也。归,谓归集林中。采花多,前有余兴。梳发稀,今苦力衰矣。漫看二句,乃预言来日事。)
①或云,九日登高起于费长房以此日避灾,乃旧俗之非。或云,九日之会当不速而至,必待相邀方集,此旧俗之非。后两说与题相反,今主王洙之说。②新梳句,暗照孟嘉事。
秋兴八首
黄鹤、单复俱编在大历元年,诗云“丛菊两开”,盖自永泰元年秋至云安,大历元年秋在夔州,是两见菊开也。【钱笺】潘岳有《秋兴赋》,遂以名篇。吴论: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敌八首写秋字意少,兴字意多。
玉露调伤枫树林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②。江间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风云接地阴④。丛菊两开他日泪⑤,孤舟一系故园心⑥。寒衣处处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钱笺】首章,秋兴之发端也。江间塞上,状其悲壮。丛菊孤舟,写其凄紧。末二句结上生下,故即以夔府孤城次之。工维桢曰:江间承峡,塞上承山,菊开山际,舟系江中,四句错综相应。【顾注】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钱笺】丛菊两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