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归期多年岁。”《庄子》:“为之奈何。”
③《易》:“出门同人。”庾信诗:“画水流全住,图云色半轻。”
④刘显诗:“回首望归途。”左思诗:“白云停阴冈。”
⑤刘攽曰:古人多歌舞饮酒。张燕公诗云:“醉后欢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话总成诗。”李白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环。”今时舞者,必欲曲尽奇妙,又耻效乐工艺,益不复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诗,自隋以前,南北旧曲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亦自简淡。唐来,是等曲又不复入听矣。近世乐府为繁声,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甚,固不容一唱三叹也。
⑥沈约诗:“心从朋好尽。”
⑦《杜臆》:风雨,用《谷风》诗语。卢元昌曰:公自留赠崔子后,还乡整旆,故山兴浓。贫交之叹,白丝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将军于衰马困顿时,独有濠梁见招之举,得非城东种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欤?宜公于游览之下,记叙特详也。
丽人行
【鹤注】天宝十二载,杨国忠与貌国夫人邻居第,往来无期,或并辔入朝,不施障幕,道路为之掩目。冬,夫人从车驾幸华清宫,会干国忠第,于是作《丽人行》。此当是十二年春作,盖国忠于十一年十一月为右丞相也。
三月三日天气新①,长安水边多丽人②。态浓意远淑且真③,肌理细腻骨肉匀④。绣罗衣裳照莫春⑤,蹙金孔雀银麒麟⑥。头上何所有⑦?翠微■叶垂鬓唇⑧。背后何所见⑨?珠压腰衱稳称身⑩。
(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首叙游女之佳丽也。三言丰神之丽,四言体貌之丽,五六言服色之丽,头背四句,举上下前后,而通身之华丽俱见。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概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
①《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注:“如今三月三日上已往水上之类。”《晋书礼乐志》:魏以后,但用三日,不复用巳。刘尊诗:“三月三日咄泉水。”赵曰:晋宋诸人侍宴曲水,皆以三月三日为题。唐开元中,都人游赏于曲江,莫盛于中和、上已节。王右军《兰亭曲水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②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王绩《三月三日赋》:“聚三都之丽人。”
③刘缓诗:“日日态还新。”庚信《答赵王启》:“飘飘意远。”王粲《神女赋》:“何产气之淑真。”浓如红桃裛露,远如翠竹笼烟,淑如瑞日祥云,真如澄川朗月,一句中写出绝世丰神。
④《东京赋》:“擘肌分理。”《楚辞招魂》:“靡颜腻理。”又《大招》:“丰肉微骨。”【周甸注】肌卢腠理,细嫩而腻滑,骨肉匀,肥瘠相宜也。《神女赋》“秾不短,纤不长”,即骨肉匀也。
⑤古诗:“被服罗衣掌。”《南都赋》:“暮春之气,元巳之辰。”
⑥卢肇《柘枝舞赋》:“靴瑞锦以云匝,袍蹙金而雁欹。”赵曰:杜牧自谓其诗“蹙金结绣”,知“蹙金”乃唐人常语。【周注】孔雀、奇禽,麒麟,瑞兽,衣上所绣物色。胡夏客曰:唐宣宗尝语大臣曰:“玄宗时内府锦袄二,饰以金雀,一自御,一与贵妃,今则卿等家有之矣。”此诗所云,盖杨氏服拟于宫禁也。
⑦辛延年诗:“头上蓝田玉。”
⑧赵曰:翠微■叶,言翡翠微布于■彩之叶,若作翠为■叶,则以翠为■匝之叶也。杜曰:《广韵》■彩,妇人髻饰花也。鬓唇,鬓边也。
⑨《晋书阮孚传》:“以著背后。”
⑩赵曰:腰衱,即今之裙带,缀珠其上,压而下垂也。【吴注】《尔雅》:“衱谓之裾。”郭璞云:“衣后裾也。”稳称身,不徒以其服美矣。刘缓诗:“袜小称腰身。”赵曰:此四句即曹植“头上金雀钗。腰佩紫琅玕”之势。杨慎谓松江陆深见古本尚有二句:“足下何所著?红蕖罗袜穿镫银。”今按:两段各十句为界限,添此反赘。钱云:考宋刻并无,必杨氏伪托耳。
就中云幕椒房亲①,赐名大国虢与秦②。紫驼之峰出翠釜③,水精之盘行素鳞④。犀箸厌饫久未下⑤,鸾刀缕切空纷纶⑥。黄门飞鞚不动尘⑦,御厨络绎送八珍⑧。箫管哀吟感鬼神⑨,宾从杂遝实要津⑩。
(次志秦、虢之华侈也。驼峰二句,言味穷水陆。犀箸二句,言饮食暴殄。黄门二句,言宠赐优渥。箫管,言声乐之盛。宾从,言趋附者多。《杜臆》:态浓八句,极状姿容服饰之盛,而后接以“就中云幕”二句,“紫驼”四句,极言肴馔品物之美,而后接以“黄门飞鞚”二句,皆倒插法,唯杜善用之。)
①庚信诗:“就中言不醉。”《西京杂记》;成帝设云幄、云帐、云幕于甘泉紫殿,世谓三云殿。【周注】云幕,谓铺设幕帐如云雾也。《三辅黄图》: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壁。班固《西部赋》:“后宫则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汉官仪》曰: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诗》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又,以椒涂宫室,亦取其温暖,辟除恶气。
②《旧唐书》:太真姊三人,皆有才貌,并封国夫人,大姊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通鉴》:适崔氏者为韩国,适裴氏者为虢国,适柳氏者为秦国。【鹤注】《明皇杂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