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90页

河远①,凉州白麦枯②。因君问消息,好在阮元瑜③。
(末致寄高之意。河远麦枯,边地秋寒也。高适在此,故欲问其消息。汉使指蔡,元瑜指高。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穆天子传》:黄河自积石西南流,又东回入塞敦煌、酒泉、张掖郡南,与跳河合。今按:唐陇右道,即汉之陇西、张掖、酒泉等郡,黄河之流,经于其地矣。汉水虽出陇西,不应一句中用两水,故当从汉使为是。
②《唐志》:凉州为武威郡。梦弼曰:《陇西记》:诸州深秋采白麦酿酒。【钱笺】陈藏器《本草》:“河渭以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关二时之气也。”顾炎武曰:杜氏《通典》:凉州贡白小麦十石。
③【朱注】好在,乃存问之辞。《通鉴》:高力士宣上皇诰曰:“诸将士各好在。”白居易诗:“好在李使君。”《魏志王粲传》:阮瑀,字元瑜,少受学于蔡邕,太祖以为司空军谋祭酒、记室,军国书檄,多陈琳、阮瑀所作。
欧公《诗话》: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送蔡都尉》诗“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过”字,陈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醉歌行原注:别从侄勤落第归。
勤,郭本作劝。【鹤注】据史:十三载秋八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前此十二载秋七月,诏天下举人,不得乡贡,须补国子学生,然后贡举。诗云“春光淡荡秦东亭”,当是天宝十四载春,在长安作。
陆机二十作《文赋》①,汝更少年能缀文②。总角草书又神速③,世上儿子徒纷纷④。骅骝作驹已汗血⑤,鸷鸟举翮连青云⑥。词源倒流三峡水⑦,笔阵独扫千人军⑧。
(先赞勤才美。上二称文章,次二称书法。骅驹鸷翮,言少负奇气。倒三峡,谓文势浩瀚。扫千军,谓草字纵横。)
①臧荣绪《晋书》:陆机少袭父兵为牙门将军,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勤学。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
②《汉书赞》:自孔子之后,缀文之士众矣。
③《诗》:“总角■兮。”《三十国春秋》:封秀,总角知名。后汉张芝好草书,见二卷。赵曰:草书以迟为功,所谓“匆匆不及草书”是也,以速为神,所谓“一笔变化书”是也。
④《庄子》:“儿子动不知所为。”鲍照诗:“纷纷徒满目。”
⑤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驹,小马。汗血,见二卷。
⑥孔融《荐祢衡表》:“得凡鸟百,不如得鸷鸟一。”《楚辞》:“冠青云之崔嵬。”
⑦《隋艺文传》:“笔有余力,词无竭源。”《海赋》:“吹涝则百川倒流。”梁元帝《檄侯景》:“按剑而叱,江水为之倒流。”《益州记》:明月峡、巫山峡、广济峡,谓之三峡。
⑧《法书》: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纸者阵也,笔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①。旧穿杨叶真自知②,暂蹷霜蹄未为失③。偶然擢秀非难取④,会是排风有毛质⑤。汝身已见唾成珠⑥,汝伯何由发如漆⑦。
(次慰勤下第。上是叙平日,此乃叙其临试。穿杨,言命中之技。蹶蹄,应骅骝,惜其不遇也。擢秀,言识拔有时。排风,应鸷鸟,望其终达也。唾成珠,矢口成章。发如漆,青年莫返矣。)
①姜宸英曰:西汉岁课士,有对策、射策。颜师古注:“射策者,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署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取而择之,以知优劣。对策者,显问以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文词定高下也。”按:董仲舒以对策为江都相,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是矣。后汉刘淑,五府辟不就,帝令舆诣京师,不得已而对策第一。射策之射,音石,见《文心雕龙》,注详二十五卷。
②《战国策》:楚有养由基者,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③《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蹷如历块。”霜蹄,见前。
④《晋书文苑传》:“擢秀士林。”
⑤鲍照《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翮。”《舞鹤赋》:“烟交雾凝,若无毛质。”
⑥《庄子》:“子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赵壹诗:“咳唾自成珠。”
⑦《陈书》:张丽华,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光泽可鉴。
春光潭沱秦东亭①,渚蒲牙白水荇青②。风吹客衣日杲杲③,树搅离思花冥冥④。酒尽沙头双玉瓶⑤,众宾皆醉我独醒⑥。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⑦。
(末叙别时景事,情溢言表。东亭饯别,蒲荇方新,客衣离思,勤将去矣。皆醉独醒,公不忍别也。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富嘉谟《明水篇》:“阳春二月朝始嗽,春光潭沱度于门。”《江赋》:“随风猗萎,与波潭沱。”何氏曰:潭沱,即淡荡也。《选注》:潭沱,逐波动貌。今从何说。何氏曰:秦东亭,京城门外送别,多于此处。
②梁简文帝诗:“诸蒲变新节。”《诗》:“参差荇菜。”
③庾信赋:“山月没,客衣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