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98-段正元文集--段正元-第160页

师的实际。因学问无我见。故其教育亦无我见。所谓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且不独教育无我见。其政治亦无我见。故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遂造成一大同世界。讲共和。讲自由。孰有如孔子者哉。孔子之谓集大成。真不虚也。我辈纵不能实行孔子之道於万一。亦当学孔子之下学。先除我见。夫下学者。上达之基础也。
一贯之道
民国六年丁巳正月初六日记
谚有之。秀才讲不得一字。言虽近谑。却有至理在内。盖人果能认清了一字。即是得了道。何则。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贞。物得一以成。这一字的道理。何等广大。又何等精微。即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犹自谓蚊虻饮海。未尽其千万分之一。讲起来。岂是容易说得透的。今姑就一字之变化。约略言之。一字变化则成圈。(○)圈内生出五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了五行。即有生克。有对待。有因缘。人一落在此圈内。遂致七情六欲。憧憧往来。世世生生。轮回不息。不能逃出圈外。佛家谓之火宅。又谓之苦海。遂发起一种慈悲普渡的愿心。无奈泯泯棼棼者。终日醉生梦死。并不知道回头是岸。古来惟明道之人。进德修业。不为情欲所薰染。用能在尘出尘。在俗脱俗。超出此圈。而变为中。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其此之谓欤。缘一之变化。由上成一圈。由下亦成一圈。一则平横於两圈之间。(○○)上一圈为北辰。真阳所在之地。其气向外射。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之本。下一圈为世界。阴气所注之地。其气重浊内凝。即前所谓红尘苦海。人欲脱离苦海。上通北辰。其方法惟有将此平横之一画竖起来。贯在圈中。穿出圈外。即君子立命之学。即成为中字。可以顶天立地。(天中地)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直养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易所谓与天地合德之大人。中庸所谓参天地之至诚。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悉此中之作用。盖中为天下之大本。故尧传舜曰。允执其中。舜传禹曰。精一执中。老子曰、抱一守中。孔子曰、乐在其中。即人能得此一画。(|)如颜子之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自然澈上澈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后天一贯。)苦海变为极乐。红尘化为青城。於超凡入圣乎何有。特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顾日用而不知者。人自受气成形而后。乾坤颠倒。阴阳易位。头上有三连属乾。尾闾有六断属坤。以后天之理来讲。天尊地卑。其势本顺。而易经卦爻。则天地为否。孔子系之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又是甚么缘故。凡人天门宜开不宜闭。闭则无明翳障。隔断祖气。乾卦居上。谓之天门。紧闭地户。宜闭不宜开。开则人欲横流。充塞仁义。坤卦居下。谓之地户洞开。地户开故为恶易。天门闭故为善难。是必用儒家知止。佛家三观三止。道家观窍观妙的工夫。将乾坤再为颠倒。开天门以通天理。闭地户以遏人欲。至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自然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复还人生本来面目。故易谓之地天泰。孔子系之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此物此志也。惟道本无象。倚人而行。故曰人能宏道。人能宏道者。至德凝至道。道通为一之谓也。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知此言者。其知一贯之道乎。
上帝好生之德
民国六年丁巳正月十三记
人生天地之间。当知凡事皆由无而有。无为本天地万物之主宰。故曰无名天地之始。在中国群生。各完其量。虽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而其精神之发皇於外者。则固有可见可闻者在焉。试仰观於天。日月星辰系焉。风云雷雨。神妙莫测。谁为为之。曰上帝精气神之散殊也。俯察於地。山川河海。万物载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行物生。丝毫不爽。孰令致之。曰、上帝精气神之磅礴也。假令天地万物。无此精气神以为之主宰。则天地失其高厚。日月失其光明。万物失其生成。所谓易不可见。(生生不已之谓易。)而乾坤或几乎息矣。惟人亦然。凡耳、目、口、体、知觉、运动、之显见者。非是耳目口体之能为。乃精气神之运用也。假令人身之精气神失其运用。则形固与槁木同朽。心亦若死灰无灵焉。是知有形有象之品物。悉是无形无象所化生。即凡宇宙之精华。其随在显著於事事物物者。何一非至神至妙之表现乎。惟其神妙莫测也。是以耶稣有云。人人心中。时时有一上帝存在。其所谓人人心中。时时有一上帝存在者。即孟子所云。人之良知良能。阳明所谓之良心是也。背一己之良心。即是背上帝之真道。夫上帝原属万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请以西人所言者证之。耶稣经典有云。上帝站在水面上。说生天就有天。是为第一日。说生地就有地。是为第二日。说生人物就有人物。是为第三日。七日而将天地万物造成。其所言上帝万能。似属难信。然与中国一画开天。二画辟地。三画生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适相符合。则其中固有至理存焉。若夫除我以外。别无上帝之说。似着我相。然亦是耶稣坚人信心。不得已之权智。非必如后世传教者之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