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戒也。盖始而不自然。久则成习惯。如此者。而心已死。其人焉能语道。故圣人教人远佞。本会所以列口是心非於戒条之首。(问谈录)
第二十六礼拜邪淫为人首戒
民国元年八月初五日记
问、口是心非之人。全是小人耶。而世上难得不口是心非者。岂不人人皆是小人耶。
答、天下皆小人。无一点正气。亦无天地了。这口是心非者。内中亦有君子。何也。君子之口是心非者。因人而对答也。非如小人之口是心非。内怀奸诈也。若逢君子则以君子之言行相对。故逢真人不说假话。若逢小人则以小人之言行相答。即逢假人不说真话。虽若口是心非。究竟非而不非。故君子和而不流。正当行为也。常言道莫学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是君子之口是心非。非心诈也。当言则言。不言则止。孔子谓不失言。亦不失人。即是智者。此君子之所以别於小人也。惟小人之口是心非。其心皆损人利己。故孔子云。巧言令色。鲜矣仁。鲜仁者。无恶不为。天地之大罪人。小人之尤者。又如第二条上。假仁假义。亦近於口是心非。但其用心。又有不同。假仁假义者。其人虽是小人之流。犹知仁义二字。为人处世。所不可少。故假圣人之仁义。以顺人之情。非如真小人之口是心非。背仁绝义。天良尽丧也。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虽出於假。而良心还未死尽。但非圣贤之用心耳。凡讲修持。入大学者。无论何事。皆要出於一片真心。真心乃为己。欺心即自欺。真为己者。不敢有假。即不敢自欺。诚意之道也。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若心不真。仁义可假。无事不可假也。岂能入大学之道。即在市面上为人。亦是外君子而内小人。况大学之道。要去一片假情。即是隐微中无人知道。亦不敢假。若假於心。我心早已不安。盖人心不真。天心不顺。故君子慎独之功。始於诚。终於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不诚者、不合乎天。不合乎天。是无人道。无人道者。是自欺也。假仁假义。欺了自己的良心。讲什么入道修持。即是枉己背道。非道非人。故讲修持人。世人呼之曰真人。真人岂能由假中得来。
问、第三条邪淫浪饮之戒说如何。
答、凡夫妇之正。即不为邪。反之即属邪淫。邪淫者、是阴凝之气。人若犯之。一遭了天地不正之气。二遭了他人阴凝之气。三乱了人道。四乱了天地的阴阳。其灵魂受其污染。终堕地狱。不能上升。还有天道好还。其害真不可胜言也。故吕祖云、孽海茫茫。首恶无非色欲。红尘扰扰。易犯惟有邪淫。欲要入道。先戒邪淫。至於浪饮。一则有害卫生。致凡体不安。二则不慎饮食。清浊不分。易染污浊之气。三则有迷性之害。其一切臭物。浪饮於肚腹之中。气不清、而神亦不清。神昏气浊。讲什么修持。入什么圣道。凡讲真修持者。如佛道两家。先在戒口。不伤生害命。不与六畜结冤仇。凡是伤生之物。不结果之菜皆戒之。何况污浊之物。大有害於修持者乎。儒教重在躬行实践。立功立德。对於此等。亦莫不各有节制。如孔子言戒色。曾子言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况邪淫乎。又孔子言不为酒困。沽酒市脯不食。岂浪饮乎。(问谈录)
问、子言中外合一。先必新旧合一。敢问新旧学如何合一也。
答、旧者、成其旧。旧而后使之新。新而后一之道。
问、如此、新旧学即合一也乎。
答、此合一中国新旧学之着手也。
问、外国新旧学之合一也。将如之何。
答、既新矣。而诱之以旧。旧则约之以礼。
问、礼之一字。即足以致太平乎。
答、礼者、大道之行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无措不宜。无适不顺也。
问、贵会倡行之万教大成礼拜。将以范中外乎。
答、然。
问、万教大成礼拜。行之於中国也易。范诸外国也难。
答、先一之以上帝。
问、有上帝。则中外一家矣。
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其可与闻矣。
问、道德齐礼。犹必反之以正乎。
答、子之言然。中正矣。则外无不正。外正、则天下平。(刍谈录)
第二十七礼拜光阴为至宝
民国元年八月十二日记
问、讲修持人。邪淫固不可犯。但夫妇之外。可纳妾否。
答、夫妇者。乾坤之正配。人之大伦也。而邪淫者。坏世俗。乱伦常。伤天德。干太和。即在人情中且不可。何况讲修道乎。须知修道二字。即是正伦常。所以圣人人伦之至也。纳妾一事。但看应为不应为。文王百子。岂无妃嫔。其应为者。一因无后。无以完孝德。二身当大权。无内助之贤。不能维持盛德。化行天下。除此以外。则万不可为。
问、讲修持人。何亦以不勤职业为戒也。
答、不勤职业。即是游手好闲。还讲甚么修持入道。故要勤职业。然后才讲修心术。不勤职业者。是废人也。枉自天地生。父母养。每日游手好闲。毫无职业。饱暖思淫逸。饥寒起盗心。反不如猪羊牛马有益於世。何以为万物之灵。要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能勤职业之人。即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当年骑竹马。转眼白头翁。以光阴为至宝。若好学、恐学不能超群。若学艺、恐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