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98-段正元文集--段正元-第223页

先天之所生也。而害先天者、后天也。道德者、先天之事也。名利者。后天之事也。人孰不欲富贵。而轻道德者、何哉。万殊之本虽在一。而一之生气在万殊。后天者、生气之所在也。故君子於此。知其所止。止则己克。己克则生气回。气回而礼自复矣。礼复则天下归仁。尽人合天也。万殊一本也。太极而无极也。后天而先天也。天人合一也。先后天一体也。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天地位也。万物育也。小德之所以川流。大德之所以敦化也。故至诚无息。诗云、於穆不已。文王之德之纯。盖曰纯亦不已。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希天合道之语。一以贯之。故曰中庸不可能也。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君子何以必先慎其独。
答、君子之慎独。不可须臾离也。盖学而时习之。君子自强以不息。敦厚以崇礼也。
问、天道谨严。天命可畏。而今而后。其知勉夫。
答、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存心养性。事天以尽人也。
问、世有不顾君臣大义。而各立党羽。以争政权者。亦有指专制为君臣。而废弃大伦者。是何故与。
答、惟君之义在保民。可保则保之。不可则去之。此伯夷叔齐之饿於首阳也。孔子称之曰。求仁而得仁。非其民不使之义也。惟君之义在保民。故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此草莽之臣。市井之臣之义也。且臣之义在助君。合则留。不合则去。非其君不事可也。何必徒争政权。而不顾君臣之义乎。传曰。君臣有义。无义则君臣不立。大伦乱矣。大伦乱。世道因之而乱。故曰君臣各尽其义而治隆。盖君臣之义。不可废也。君臣之名有变。礼有变而义不能变也。中外犹斯。古今如是。何可废弃大伦乎。
问、天下国家可均也。好名之人能为也。爵禄可辞也。佛舍太子而悟道。尧舜禅让。即后世之挂冠辞职等是也。白刃可蹈也。耶稣之死於十字架。舍身以救世。杀身以成仁等是也。中庸者、儒道也。常道也。天地非常道不久。人非常道不人。不人即无世界。无世界即无天地。无天地即无道也。天地不能无道。是以常道之为贵。儒道之最尊。儒可统诸教也。由是言之。虽曰天地者。儒家之世界可也。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岂欺语哉。故儒乃大道之模范。实有益於世道人心。万世师表。非儒而何。故曰中庸不可能也。是以道家之成就。列列可数。佛家之成就。恒河沙数。儒家之成就。迄今无几。以佛道舍世界而行。儒则就世界以造故也。答、君子听天安命而已矣。吾儒之道。一以贯之。道之自然也。中庸之道。大道之下学也。下学岂吾儒之道哉。故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刍谈录)
第四十八礼拜子为圣门尊称
民国二年二月初九日记
问、孔子之道。尽善尽美。何无人提倡实行。
答、因我国专制已久。只知臣事君以忠。而不知君使臣以礼。人人只知修身齐家。不敢有治国平天下思想。故无人实行。亦由天道不开使然也。今天元正午。大道宏开。人人有爱国、爱民、爱天下、之思想。亦人人应本孔子一视同仁。天下一家。大同极乐之旨。实行其道。问、论语首章。学而之学。是何取义。
答、学者、成己成人之实事。而字又进一层也。学而二字。有始有终。学也者。以师作模范。体孔子之言。行孔子之道耳。论语首章。夫子平日教人为学之次第。诸弟子列於篇首。即古今中外。皆不出此学。上而天子。下而庶人。苟身无此学。则身不能修。家无此学。则家不能齐。国无此学。则国不能治。天下无此学。则天下不能平。惟尊孔圣。由勉强以几自然。则下学自堪上达也。若浅而言之。后天之学。富贵功名。所学易得。深言之。先天之学。参赞化育。所学难成。盖此皆务本之学也。本即先天之真性。非后天之凡情。得明师口授心传。知天人一气在伦常。力行其学。道不远人。而至神至妙。即在其中。学者明此。始可作乾坤之肖子。天地之功臣。人可不好学乎哉。
问、孔子何以要称子。虽曰尊称。其义安在。论语不称孔子曰。单称子曰。又是何所取义。答、子者、人中之至上。圣中之超群。至尊之称也。子字之义。如天开於子。时起於子。物滋於子。终则有始。生生不息。及门学者。尊师为子。为万世之师。师道立而生生之教。人咸得以不息。不加以孔字者。以天纵之圣。为百千亿万姓而生。一家不得而私之也。至曰字从口从一。言孔子之言。本躬行心得。继往开来。如天之口。代天宣化。不言则已。一言则万世定太平。开口不啻一画开天也。在后天言道德仁义。伦常日用。至尊无对。故世人尊称子曰。其义昭昭若日月之明。(问谈录)
问、智谋者。所以正国也。踊跃者。所以统一天下也。
答、智谋踊跃者。明明德於天下也。
问、忠信者。儒教之下学也。中和者。大道之下学也。道至中和。则世界大同矣。世主忠信。则大同肇基矣。当今之世。宜於忠信乎。抑宜於中和乎。
答、忠信者。内外合一也。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故曰大道之行也。不必为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民无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