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98-段正元文集--段正元-第247页

之学者也。下贤字。知先天之学者也。能知先天者。明明德真性也。知后天者。明明德真命也。色者、非女色也。亦非外色也。心性中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色。易便也。先后天合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色便易见也。事父母能竭其力。复还我之真性命也。事君能致其身。君为天子。万民之主。藉其权势。立天下之大本。行天下之大道。与民共由之。其身、凡身也。人心死。道心生。故能致其身。朋同类。友同志。交、是共明此先天后天。尽性立命。一言不虚。故曰言而有信也。有此实德。了然於先后天之实学。言行皆大道也。虽曰未学。俗儒不知。故子夏曰。吾必谓之学矣。赞美之辞。徘徊不已也。(问谈录)
第六十七礼拜君子不重新义
民国二年二十四日记
问、人以圣经作文章。猎功名。今所讲为实行实用。请先生再讲君子不重章之精意。又是何如。
答、(白话解)论语之书。章章皆是实用。字字皆是实行。因后来文章之士。纸上空谈。实行道德者少。我等须知读书以实行为贵。知之易。行之难。但果能真知。亦未有不实行者。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士。必能笃行。如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一章。凡君子皆是自重。自重即是自爱也。道德自由也。人有道德行为。不犯国法。岂不自由。岂有君子不重之理。此是为小人初学君子者说法。如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不固是无程度也。主忠信欲成君子。就要以忠信为主。毋友不知己者。要择人而交。亲近有德。远避凶人。谚云宁可十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匪人。圣人因材施教。恐人初学君子。信道未笃。足跟未定。随波逐流。久近鲍鱼。不知其臭。习染性成矣。过则勿惮改。
知过必改。知善即为。这句书是君子小人之分趋点。书曰克念作圣。罔念作狂。胥於是乎在矣。
(官话解)君子者、尊称有德之人。知修己之实学也。实学君子。或不知自重。不重者、外面轻浮。内无实学。非真君子也。则不威。无庄严之气。足以服人。即学亦随得随失。功亦乍疏乍密也。学则不固。舍本求末。无坚定之心也。主忠信。有诚实之德。主者、宰也。专心守道。不须臾离也。忠者、中心也。一言一动。不睹不闻。其心中正无偏也。信者实行也。真诚不欺。纯是天理用事。即是忠信也。无友不如己者。天下之人。不可与同类者。即不如己也。不知实学。便非朋友。乃路人也。故必择其善者交之。不善之交。无益有损。宁可十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匪人。匪人不能劝善规过。反引人为非。君子不得不戒也。过则勿惮改。无心之失曰过。知有过。速改为贵。知过不改。即成恶矣。君子择友而交。以成有德。何过之有。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即改。不畏难苟安。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学君子者。其知之。
(文话解)君子不重。非真君子。势利中人也。由不知先天之道。身内之学。故不重。即不威。其学亦不固。然欲求有威。而学亦固者。必主忠信。主者、定也。内则主忠。外则主信。一切邪念不能入。言与行皆忠信。虽蛮貊之邦行矣。毋友不如己者。凡非知音。即不能同道。何也。一在后天。一在先天。不如己者。安能相与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切磋琢磨。以成我之德耶。况不如己过。即不能改过。然过不尽在交不如己者。一念之差。即成千里之失。失则过。过则勿惮改。改之则由君子而造圣贤。否则必弃圣贤而非君子。初学君子者。不可不慎也。(问谈录)
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子思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先生曰、中以慎独。其斯之谓乎。
答、然。
问、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无为其所不为。则吾既得闻命矣。无欲其所不欲。则吾未之能也。
答、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问、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君子固穷也。故曰则不及人。不为忧矣。未若贫而乐。颜子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故曰、贤哉回也。
答、君子忧道不忧贫。忧则谋。谋则成。成则乐矣。
问、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达。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今知免夫。
答、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太上曰、道法自然。君子学道。先勉强而后自然。克己复礼而已矣。
问、孟子曰、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孔子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岂不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守身者、修身也。修身者、自治也。自治者、将以治人也。而何待治之有。孔子曰、道德。齐礼。以善养人也。授治於人。人将自治也。道政。齐刑。以善服人。未有能服人者也。故曰、民免而无耻。
答、此性命学之昌明也。而后礼制行。
问、四科者。博之以文也。一贯者。约之以礼也。
答、故曰、天下之学无他。性命而已矣。
问、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