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98-段正元文集--段正元-第275页

实实在晓得。又要实验。才是为知之。不知心中有不了然。有疑惑。即为不知。不知者。要去详察。有不识者。即为不知。有如此的学问。事事求其极。自己能信得过。又能实行得到。果有如此的学问。是知也。是知者、实实在在明白了然。即如当今之世。新旧不相容。知旧学者。不知新学好在何处。癖在何处。只说他不好。不知成了一种学问。内中总有好处。非他辟驳。是不知也。譬如新学家言旧学腐败。非扫除旧学。不能使新学发展。你说我腐败。我说你妄诞。实是你不知我。我不知你。如今日之信教者。一要尊孔教。一要奉耶稣。究其实际。入主出奴。今日奉此教辟彼教。明日奉彼教。又辟此教。故各教门徒。你说我教不正。我说你教是邪。不知凡能成一教者。能流传数千年。有人崇奉。其中岂无真理。岂无真道。由各教门徒。不知为知。故有宗教战争。能如孔子之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各教门徒。有此公心。何有竞争。凡人皆是天地所生。上帝的爱子。因竞争而起冲突。由不知上帝之心。爱人如己也。上帝是天地人物之主宰。无论东方圣人。西方圣人。皆是代上帝立言宣化。挽回世道。救正人心。使人人皆归命上帝。岂有宗教战争之说。由徒袭其名。不知强以为知。是不知也。果如孔子之言。岂但宗教无战争。全球万国。同归上帝。和气一团。如手足相亲。同归一道。何等快乐。
(官话解)由、子路之名。诲、教诲也。汝、指子路言。知、晓也。乎、指点之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得矫强也。是知也。是认真之意。不自欺之义也。
(文话解)夫子知子路平日好勇。未之能行。惟恐有闻。其中或有以不知为知者。故夫子呼其名而诲之。知之即明大学先天之道也。然其学虽至平至常。而至神至奇。至精至粹。在其中矣。盖恐知之非艰。行之为艰。故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者、是教子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然后笃行也。是知也者。问心无愧。於事无差。深知安行。无往不利。升堂由兹始矣。(问谈录)
问、人有言曰。行道之君子。身居儒家。德据佛家。道得道家。受命上帝。此所以为天之子。代表上帝。以斡旋乾坤乎。
答、君子之行道也。三教合源为内圣。万教归儒为外王。怀上帝之心。行上帝之道。天地一人而已矣。
问、君子之道。诚而已矣。君子之学。诚意而已矣。意者生动之气。为阴为欲。情之所由乱也。诚意、则无妄。诚者、阳也道也。意皆诚。阳之至。道之体。所谓至诚。至诚者、天之道也。故至诚可以受命。至诚者、得道之全。故至诚为大德。诚之者、人之道也。能成其意。其心自正。其身自修。诚意即天人合一之学。故君子至诚而已矣。
答、意者、己也。诚者、克也。意诚者、礼复也。至诚者、敦厚以崇礼。故曰不知礼无以立。即不知诚。无以立道之本。广天之道於人也。人皆知诚意者静也。而不知动而诚意。即是慎独。能慎独者。视听言动。莫不协礼。意诚於静。曲诚也。能诚於动。是谓致曲。真诚也。意由情生。视听言动者情也。意由视生不正之视。故君子视而执礼。非礼勿视。先诚视之意於未然。意由听生不正之听。故君子听而执礼。非礼勿听。先诚听之意於未然。意由言生不正之言。故君子言而执礼。非礼勿行。先诚言之意於未然。意由动生不正之动。故君子动而执礼。非礼勿动。先诚动之意於未然。动静兼修。内外合一。道在一身也。动而世为天下道。道在万世之动。行而世为天下法。道在万世之行。言而世为天下则。道在万世之言。君子诚之至。道之至。有一分诚。即有一分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诚之所推。故君子诚全而得之。诚全而享之。诚全而归之。诚虽一念。及其至也。包乎天地。天得一诚而清。地得一诚而宁。人得一诚。则拳拳服膺。诚意也。而弗失之者。动静兼修也。终日如愚者。内外合一也。圣门颜子。得一诚字。见道之全。曾子知一诚字。不敢自欺。子思揭一诚字。明道之体用。孟子言一诚字。表道之真乐。当今之世。守一诚而立命。实一诚而命立。充一诚字。三教合一於身。光一诚字。万教归儒於我。化一诚字。天地位於内。神一诚字。上帝合於己。诚之用大矣哉。君子曰、诚者道也、学也、法也、一也。故君子诚之为贵。
问、君子克己。动於内也。故能克之。若来於外也。将如之何。
答、慎神以离之。思帝以散之。即虚神之致用。对境忘形也。君子有慎独之功。知几於未来。防患於未然。莫若化数於无形。是贤也。
问、若染之於身也。将如之何。
答、临之以智。向机利化。
问、仁者爱人以德。恶人以法乎。
答、法者、震之也。莫若齐之以礼。礼者、安之也。
问、佛教言天。举头即天。故曰天善道。声闻圣。圆觉圣。菩萨圣。佛圣。皆天也。儒教言天。分先天、后天、上天。道教言天。曰下天、中天、上天。不晰其义。不解其说。三教每多窒义、何也。
答、名词界说。不可不知。立言有为。不可不慎。
问、无障气。即是圣贤。排内障。在克己。排外障。如之何。
答、排外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