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98-段正元文集--段正元-第282页

。非礼勿动。视听言动者。后天之情也。礼者、先天之道也。故曰以礼孝亲者。方能以事顺亲。知顺而顺。不以礼节之。必陷亲於不义也。
问、人各有长。未著其长。不见长。人各有取。不见其好。不知所取。
答、任事为能。知人则哲。其可以为政矣乎。
问、佛说不明。社会不成。
答、社会者、释家之世也。
问、为会求友。即是为国求贤。为道求同志。即是为天下得人乎。
答、大道之行也。非与天下国家而谁与。
问、忠信可以入学。忠恕可以入德。中和可以入道与。
答、学而时习之。层累而进也。
问、文以教智。行以教勇。忠信教仁。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三者一也。一者中也。允执厥中。所以教中行也。中行者、天下之大德也。大德受命。立天下之大本也。何曰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答、文行忠信。即所以教中行也。大道之行也。先之以忠信。
问、人道之始。始於拨乱。乱拨则反之正。正则进於文明。文明进化。终於大同。中和学堂者。人道之发源大同者、中和学堂之结果。即人道之发华。由人道可上达於性道矣。
答、中和学堂者。万世太平之极也。君子於天下国家。无所不用其极。一以贯之也。
问、中者、本也。庸者、中之见於人道也。吾儒以人道为主。故孔子之道。至平至常中。即至神至妙。以中固含性道天道也。
答、中庸之为道也。即三教合源也。故君子之道。费而隐。
问、逆来顺受。即是行道。红尘逆境。君子知之。而顺受之。坦荡荡。而无忧惧。素贫贱、行贫贱。贫而乐。素患难、行患难。无入而不自得。
答、不知天无以知人也。知人则为君子矣。君子尽人合天。天人合一。乐在其中。(刍谈录)
第九十七礼拜人而无信新义
民国三年三月初三日记
问、信为八德之一。近世人情狡诈。 之喻。恐亦未必然也。
答、(白话解)信者所以维持人类国家於不敝。不可须臾离也。人苟无信。与禽兽何分。无 、是无辕辙。无、是失了车心。其何以行之哉。如何能走。即如而今电车轮船。无机器焉能行也。人无信虽生如死。不但朋友不能相信。国家不能相信。即是自家妻孥。亦不相信。再就粗浅者言之。如家常所喂的犬。你失了信。下次就呼之不来。大车无。小车无。虽属弃材。尚可另作别用。惟人无信。不如死人。民无信不立也。夫人之信。在先天言之曰天命。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为人身中之至宝。古来为贤为圣。皆从信中得来。信之用岂不大哉。
(官话解)人而无信。信即天良。天良一失。便无信也。不知其可也。即不可行之意。大车无 。大车、牛车也。 、辕端持衡。小车、四马车也。 、辕端上曲钩。失却二者。车不可行。无信者亦然也。其何以行之哉。万不可行也。
(文话解)人而无信。虽生犹死。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无信奸伪百出。欺己欺人。其害不可胜言矣。信者一言既定。终身不渝。推行尽利也。如其无之。譬如大小车之无 。不能推行也。故相鼠则说无礼。大车则说无信。诗言已有明徵矣。推之忠。可行蛮貊。不忠信、即州里亦难行也。此夫子特为无信者戒之。(问谈录)
问、天下大本之谓中。见於人道之谓庸。
答、中庸者、全体大用也。自由大用而大顺。而大同。而大化。而神化矣。
问、盖有闻焉。道开五千年。大成之君十。前二五造文明。后二五造大同。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交於释者末之君。开於始者一之师。拨乱反正。开万世太平者。一之君也。
答、吾闻之矣。万二零七十三者。星之正也。成之数也。壹始於大德焉。故曰大德受命也。问、修齐者、私也。治平者、公也。平者、大公也。大公无私、曰大同。治国小公、曰文明。答、有公而后有私也。故天下国家为身家之保障。由私而后乃公也。故身家为天下国家之根本。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一以贯之也。
问、中则正。中则平。中则通。中则变。中则和。中则备。故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圣圣薪传。允执厥中。
答、中者道之所从出也。故上帝以之为用。君子以之为法。
问、道德会行礼拜。所以行道欤。
答、礼不废。道亦不废也。
问、释道之小乘大乘。儒氏之小康大同。释道之上乘。儒氏之中和。释道之中乘。儒氏之忠恕。释道之下乘。儒氏之忠信。
答、子比而同之。亦知三教之真欤。
问、据乱之世。道在个人。主忠信所持以拨乱反正者。曰夫妇。曰父子。曰昆弟。升平之世。道在人人重忠恕。所赖以文明者。曰朋友。曰君臣。太平之世。道在天地人物。致中和、所赖以大同者。曰师弟。
答、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极轨於师弟。师弟者、大道之行也。
问、自上言下。以道为主。则红尘为逆。自下言上。以情为主。则修道为逆。要之逆来能顺受。即是行道。
答、君子遵道而行。何顺之有。
问、佛学不明、则心难正。道学不明、则意难诚。三教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