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尊帝王为天子者。是逢迎帝王也。
问、孔子云。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我们想来。微生高是与人方便。反说他不直。是何言也。
答、此章书。因当世人说微生高直拗。微生高固是圆通之人也。何以见得。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自己家中无有。在外去求。与人方便也。孔子故藉此言。以美微生高之方便为人。并非直拗。亦非正直无私。盖当时多半以曲意徇情。掠美饰恩为直。故孔子正之。
问、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爱人不爱物耶。
答、孔子一车两马。车马是同孔子一路归家。来人报说马房失火。孔子明知马不在房。何必问马。可见圣人之仁。虽在慌忙之中。犹曰。伤人乎。是圣人爱人如己。临事不错发一语。其心是常常清明如镜。造次必於是也。从心所欲不逾矩。惟孔子为然矣。何尝爱人不爱物耶。问、孔子之教。多半所问非所答。凡同问一事。所答不一。譬如孟懿子问孝。答无违。子夏问孝。答色难。颜子问仁。答克己复礼。司马牛问仁。答其言也 。季康子问政。答政者正也。子张问政。答尊五美。屏四恶。颜子问政。答行夏时。服周冕。乘殷辂。冉有问闻斯行诸。答闻斯行之。季路问闻斯行诸。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问同而答异。是何说也。
答、孔子之言。千变万化。因材施教。执两用中。因时措宜。犹之佛家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对症发药。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勇者见勇。古云教亦多术矣。其斯之谓与。(问谈录)
问、忠信者、性命合一也。忠恕者、内外合一也。中和者、天人合一也。
答、三者、一以贯之也。
问、不卑不亢。即是和而不流。群而不党。中立而不倚欤。
答、君子致广大而尽精微。有其义矣。
问、易者内圣之书欤。其曰首出庶物。克己复礼、何也。
答、万国咸宁。天下归仁之谓也。
问、上智之人。遇道则贤。不遇道则奸。何也。
答、以其有智必用。大道难逢也。
问、据乱以勇。升平以智。太平以仁。德行言语。仁之事也。见於行事曰议礼。政事者、勇之事也。见於行事曰制度。文学者、智之事也。见於行事曰考文。政事文学。仁中勇智。大同以前曰智。至於进化曰仁。至於归化曰勇。此又天地之三达德也。三达德曰三元。合一曰中。中实曰天地。太极也。中空曰无极。北辰也。中之所空实曰道。道者即自然欤。
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靡穷。小德川流。川流曰三。大德敦化。敦化曰三。三者弥漫於两间。何万之有。三而已矣。何三之有。一而已矣。天地之道。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问、道家之精气神。勇智仁也。释家之佛法僧。仁勇智也。儒家之智仁勇。天地进化之次序也。儒以智。释以仁。道以勇。天地开化之次序。勇仁智。其间变用惟辟阖。修性明天者。可以语知矣。
答、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有言曰。一而三。三而九。九九八一。四九三六。一百零八万二千零七三者。俱由是矣。
问、不讲天道。则心术坏。不讲人道。则行为乱。不讲性道。则人不勇於为善。故曰三教不合源。则大道不明。
答、三教者。天地之太极也。君子法天以行道。舍三教其谁与归。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也。问、当今天元正午。大道宏开。即大道之行。公道在人。故曰天下为公。公道初张曰反正。再张曰文明。大张曰大同。
答、公者、道也。公心者、道心也。天不爱道。人不爱情。人有公心。大道斯行。
问、红尘之尚富贵者。幻也。其有最真者存。当知福以集福欤。
答、君子行道而已矣。何福之云。(刍谈录)
第一零二礼拜实行孔教则昌
民国三年四月初九日记
问、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不用衣食乎。
答、此章书。真君子之学也。君子谋道。道者、有益於世道人心。社会国家天下之事也。学道非不谋食。道即食也。谋道者。修天爵也。即俗言大道生财也。只要学问一到。不谋食而食在其中。故君子忧道不忧贫。有道即不贫也。修天爵而人爵从之。善由人作。福自天申。尚有天人之判。君子谋道。即是为人谋。而受禄於天也。故君子忧道不忧贫。
问、孔子言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又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何迟速之不同。若是耶。
答、善人者改过好善之人也。或曰好作诗文。能读圣人之文章。明大义者。又曰常学朱子的理学。亦能诚意正心。深知圣人之哲学。不敢自欺者。或知忠孝节义。与人排难解纷。得权力而循规蹈矩者。故曰善人也。信人也。入门尚未升堂也。故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孔子至圣也。神人也。有至诚之道也。不但伦常之至。后天的理学明。而先天之至道通也。常以天下为己任。悲天悯人。其性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其吉凶。天下人心风俗。早已溶化心中。如明镜高悬。见人如见其肺肝然。故敢言期月可矣。三年即成大同世界。问、孔子有如此之能力。何以行孔教而文弱。
答、非孔教文弱。好行孔教。而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