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异端之学。其中固有害。但其害不大。因由尔有贪心。或贪长生不死。或贪成仙作佛。是为迷信家。虽有受害之人。自愿受之也。而旁门左道。不敢在行政上妖言惑众。故其害小。而罪人亦少也。
问、先生常常提倡儒门孔教。岂不是使天下罪人更多耶。
答、吾言提倡儒门孔教者。重在实行真道也。其言儒门之罪人多者。非真孔门之徒也。藉儒术以杀人。是孔门之造孽徒也。真孔子之教。古今无二。天下无双。家国天下。无人不受其幸福。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兄兄弟弟。人民享治安。社会享太平。非儒门孔子之教。其谁能之。今有上智之人。实行孔教。岂但听讼吾犹人。必也使无讼。是乃孔子之真徒。通天地人之真儒也。万教自归儒焉。其他读儒书万卷。能实行圣道一二。亦是行政上的君子。社会中之好人。(问谈录)
问、孔子云、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行者、十之三。言者、十之七。
答、君子之行道也。虚中作实。巧内生莲。大道既隐。故先立乎其命也。
问、先立乎其命。而后大行其道也欤。
答、成己而后成人也。君子之道。躬自行之。
问、孔子云、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三十而立。已立命矣。此言何谓也。
答、孔子者、万世之师也。悲天悯人。是其命之所在欤。
问、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者。其斯之谓乎。
答、三教合源。万教归儒。礼之经也。新旧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礼之权也。有其人必行此礼仪威仪也。
问、敢问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权宜变通也。不必三千三百也欤。
答、言者、礼之成。行者、礼之宜也。
问、敢问内外合一。天人合一。亦礼之经也欤。
答、道之经也。修身以道。忠恕而已矣。修道以仁。性与天道也。君子立身行道。大德受命。问、内圣之道易。外王之道难欤。
答、知内圣之难也。方知外王之不易。知外王之易也。方知内圣之为乐。
问、天命者、天人合一也。天人合一中也。阴阳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庸也。中者、本也。庸者、用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生而自庸。道生而后为和。道生而后致用。先内圣而后外王。是君子尽人合天。本为天人合一也。答、中者、道之大也。庸者、道之化也。故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时中也。
问、伦礼会。何以无启也。
答、不可与有言也。
问、不可与有言。尚可与有为哉。
答、为者、狭义之伦礼也。若夫广义之伦。洪范九畴之伦也。广义之礼。孔子问礼之礼也。盖伦者、天下国家之大经。礼者、本乎天而成乎人。仁者之所以克己以自修。大道之所以行。伦之所时出。明伦议礼者。天子之事也。知我者、其为伦礼乎。罪我者、其为伦礼乎。与其罪也宁默然。
问、孔子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孔子作者。何哉。
答、孔子作之者。道之不行也、命也。道之将行也、亦命也。
问、大英雄、霸诸侯、平天下、不以兵车者。人皆曰恩信於人也。信乎。
答、君子之为道也。仁而已矣。孟子曰、仁者无敌於天下。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惟此时为然。
问、贵会主张新旧合一。新学诚不可不采也。如国家之定义有三要素焉。一曰土地。二曰主权。三曰人民。是说也。可补旧学之不足。
答、敝会之主张新旧合一也。在格致。形上云乎哉。子诚今人也。知今之学而已矣。孟子不云乎。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又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曾子曰、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有用者。政事也。主权也。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无土地政事。其何以言邦。即此较之。其立言也。孰优执切。孰徵用。孰简明。矧三要素。犹诸侯之义也。非王者之道也与。
问、孔子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如之何而可行道哉。
答、君子之行道也。智而已矣。智谋踊跃。何过与不及之有云。
问、孔子又云。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不及也。知之何而后可以明道哉。答、智谋踊跃也。委曲求全焉。故曰贤者。天地之仁也。仁则明明德於天下矣。
问、人有恒言。智谋踊跃者。大德之行也。委曲求全者。大德之成也。信乎。
答、君子之德也。岂易云乎哉。仁者先难而后获。有德自有成。
问、天下事未有不内外合一而后成者。如大事在智。小事在力。
答、君子之为事也。几而已矣。
问、君子之行道也在智。足以压人耶。
答、君子之智。聪明达天德。能好人。能恶人。故天下咸服。(刍谈录)
第一一四礼拜君子知几其神
民国三年六月初四日记
问、三十而上。四十而下。是人人如此耶。
答、三十而上。四十而下。是人血气之身。后天之说法也。论人一离母腹。就由此日而下。在母腹之中。浑无情欲者。才是上帝。落在红尘。即有贪嗔痴爱。就是下也。如在万壑悬岩。跌一跤下来。落在那凶滩恶渡之中。就顺水而流。但其恶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