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故以三生立说。因果觉仁。性道澈天道。胞人物。故曰南无阿弥陀佛。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其为用也。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法僧三宝。即是诸佛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故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普渡众生。
(六)人道者。本於修身。终於大同。大学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运曰、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是故春秋绝笔获麟。太平为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於天下。天下一家。儒之分也。道天下以德。齐天下以礼。人人有士君子之行。斯已而已矣。
(七)儒者三教之终。万教之始。故下学上达。知我其天。人道无亏。入德之门。斯文在兹。万道并行。发於一本。终於一贯。一贯者、事有终始。故三教同源。各得其正。而儒氏独完其分量。故曰大成。是谓至圣。
(八)至圣者、万教之主。天地之一。大道之统。血气之尊。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师者、模人之不模。范人之不范。代天宣化。吐词皆道华。替天行道。动作皆人则。推诸东海而准。推诸西海而准。推诸南海而准。推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故曰先师。孔子曰、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予欲无言。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孔子之所以为师也。故曰配天。
(九)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释者曰、孔之为言大也。杨子曰、孔道夷如。我非古之善为士者。索隐钩深。深不可识。故强之为容。吾何以容之。曰在师。以之诚意则慎独。以之正心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以之修身。则视听言动皆以礼。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以之齐家。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夫妇妇。以之治国。则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以之惠民。则惠而不费。以之佚民。则劳而不怨。以之取民。则欲而不贪。以之临民。则威而不猛。以之杀民。则死而不怨杀者。以之听讼。则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以之平天下。则修身以为本。本立而道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十)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而时中也。是故以之祭祀。则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以之祭先。则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以之言视。则视思明。言听、则听思聪。言色、则色思温。言貌、则貌思恭。言则思忠。事则思敬。疑则思问。忿则思难。见得思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无所处而不当。
(十一)是故以之言问。不耻下问。入太庙每事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以之言思。思不出其位。思而学。学而思。思之弗得弗措也。以之言辨。辨以解惑。舍己从人。辨之弗明弗措也。以之言行。则慎其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笃行。行之弗笃弗措也。故行而世为天下法。
(十二)以之处患难。则行乎患难。杀身可以成仁。则见危授命。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则微服过宋。以之处贫贱。则行乎贫贱。贫而无谄。固穷而乐。以之处富贵。则行乎富贵。富而无骄。远不仁而好礼。以之夷狄。则行乎夷狄。言忠信。行笃敬。居之而无陋。孔子曰、君子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
(十三)故言学、则时而习之。日无忘其所知。月无忘其所能。学以致用。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言战、则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言教、则文行忠信。狷者、教之强恕而行。狂者、教之忠恕之法。中行、教以中和之道。对人则因材施教。对世则有教无类。是故以之立言。则言而世为天下则。以之著作。则春秋不出户庭以经世。以之处群。则群而不党。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以之言穷。则独善其身。继往开来。以待后之学者。以之言用。则期月可也。三年有成。以之事君。则事君尽礼。敬其事而后其食。致君於尧舜。膏泽下於民。以之言使。则使於四方。不辱君命。以之治乱。则拨乱反正。由此升平。由此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以之穷理。则格物致知。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以之尽性。则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发育万物。洋洋曲成。尽人尽物。赞天地之化育。参天两地而一之。以之至命。则止於至善。至诚如神。无声无臭。降衷下民。
(十四)子贡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邱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有若似圣人。知之深。赞之切。盖曰道无形。孔子乃道之形。人道不可须臾离孔子。矧三教之道。贯一於孔子者乎。故曰非孔子不足以大同。非大同不足以大化。不大化、其何以神化与。
(十五)神化者。道家之世也、诚意以为本。大化者、释家之世也。正心以为本。大同者、儒家之世也。修身以为本。大学曰。物有本末。故诚意为道之始。曾子首传於诚意。修身者道之终。故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修身则道立。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虽大行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