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421-船子和尚拨棹歌机缘集-唐-德诚-第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一桡用处若雷奔,轰破昆仑铁脑门。
三尺青蛇遁寒碧,后来多认刻舟痕。
南岳铁山琼禅师
上无片瓦下无锥,小艇优游任所之。
兰桡拨翻波底月,清光只许自家知。
万顷寒江一叶轻,饵云钩月钓朱泾。
清波不犯深深意,历尽艰难无锦鳞。
得个鰕儿便喜欢,可怜数载理丝竿。
短篷活计知多少,直至如今累夹山。
育王东生明禅师
清世悠悠据要津,一桡活计贵千金。
朱泾路上行人少,沧海难同方寸深。
盘谷隐讲师
锦鳞跃浪上金钩,一楫掀翻载月舟。
回首江湖玄路活,白苹红蓼自汀洲。
木庵宾讲师
古寺萧萧芦苇湾,昔人曾此弄渔竿。
满船明月诸方活,一线清风万古寒。
柏老晋朝枝半在,门遗唐额字重刊。
夹山去后知谁继,载把机缘石上看。
子庭柏书记
得个金鳞不等闲,浮家泛宅尽掀翻。
系驴橛子难收拾,千古腥风起钓滩。
苕溪钱万里
当时明月一归舟,化作龙宫涌翠楼。
种柏庭深唐日月,钓鱼诗老宋春秋。
水流门外三千界,禅压江南二百州。
袖拂古碑空感慨,欲寻鸥鹭过沧洲。

船子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安有剩语流布丛林。是皆传之者误,而赓歌赞之者亦误矣。兼行于世岂不转误于后人者耶?径山从而注脚也,是萧何制律。
嘉熙丁酉中夏无准叟师范
以如上人之请故书此
(此处钤“师范”、“特赐圆照”、“佛鉴禅师”印三枚)
船子和尚初参药山,征诘次,拟对,山以手掩其口,即豁然大悟。后离药山,遁迹朱泾。泛一小舟,或吟或歌,自乐于山水之间。然观其吐一字一句,皆发扬佛祖无上妙道,非今时蛙鸣蝉噪者比。后来诸大老过其地,或睹其像乃仰其高风盛德,有感于中,咸留偈赞以美之。法忍坦上人,今总裒为一集,欲锓梓流通,请题其后。余嘉坦之志,能尊其祖,有激于世,故为书之。
至治壬戌仲春住径山虚谷叟希陵
船子和尚一生脚跟下浮逼逼地,若不得夹山,几乎无折合。棹歌一集,只消千尺丝纶直下垂一首,足以起药山之宗,其余总是游戏三昧尔。八百年来者,一只船打篙底打篙,摇橹底摇橹,终无一人动着古道。坦首坐推开其篷,驾之游于萨婆若海。虽然,只恐船子老人未肯横点头在。
至元丁丑春前,住育王松月比丘正印拜题
(此处钤“沙门正印”、“松月翁”印二枚)
从来鼻孔自撩天,闲咏朱泾载月船。
不是夹山来识破,更于何处雪深冤。
庵 昙静稽首
记曩移舟吴淞江,系缆法忍寺,因追船子和尚灵迹,偶成一偈。今十余载,寺之安知。客过门话及,请笔之。
踏转船舷下水时,夹山犹带一重疑。
我来夜泊朱泾寺,两岸潮声说向谁。
西天目山幻住道者明本拜手。
西亭兰若记
北磵
诚禅师号船子,蜀东武信人。在药山三十年,尽药山之道。逮其散席,浮一叶往来华亭、朱泾,上下百余里。林塘佳处,意所适则维舟,汀烟渚蒲间,咏歌道妙。其言与志公、玄觉诸老脱略。笔墨畦畛处若合符节。识者味其满船载月,未尝不叹其汲汲于得人,以为不负祖宗计。夹山去后,覆舟而归。乃知佛祖在人间,世断无他事。西亭三咏,照耀天地,虽乳儿灶妇能歌之。即其言,观其行,廪廪所不死者,不与凡辈共尽。自是松泽山水益明秀,至今称水国名胜。一经品题,千古改观。妙贤起遗烈,结茆于咏歌处,曰“西亭兰若”。樊圃树艺,一竹一石,皆有次序。菱芡浮实,苹蓼交映;落帆半夜,荷笠亭午。开扉相延,抵掌啸咏。冀遇如船子者,求一言之益,而拔俗于千仞之上。使其徒若圭,问予所以相遇之道,则谓之曰:船子之昭昭,如日丽天;尔之拳拳,如水在地。彼以不息照临,尔以不息流注。均具不息之道,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何俟一语之益,然后为得哉?书以授圭,使归以告贤。
推篷室记
幻住
窃观佛祖,洞悟一心之至理,具大解脱。哀群生以虚妄情识滞于此岸,以不动智设万行之善巧,遣其识,破其情,咸俾其直造彼岸而后已。原夫一心之道如巨舟,万行之善巧如舟之有篷也。舟乃篷之体,篷乃舟之用。一心万行,相融相摄。体用均资,涉入无间,曾何处所之择哉?昔船子和尚神心廓悟,尝泛扁舟于烟波芦苇间,日与渔歌牧笛,互相酬酢,似无意谓于传唱之门者。逮遇夹山,则其迅机,峻令电走风飞,破执荡情,一发无贷。末后一句,命若悬丝,踏破虚空,有谁敢拟。为人痛快,未有如是之作者。今朱泾法忍寺,乃其覆舟委篷之地也。寺之沙门舜宾,始习贤首教,观于大方之家,颖悟玄要,一旦思欲解文字之缚。大德壬寅尝构别室于寺之侧,时有胜侣来集,礼忏摩以祛业习,克期观以证自心,扁其室曰“推篷”。盖有意于推船子既委之篷也。寻而继伏腊之土,日资月聚,颇有成规,将有待于同志之士也。余丐食吴江,会师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