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遭劫火。”
八六、晋庄王钟铉 靖王奇原 端王知烊
简王新(土典) 秦简王诚泳 定王惟焯
九师易是刘安授,三爵诗能卫武监。
窃比河间无愧色,遗经往往出山岩。
《茶余客话》:“明代藏书,周、晋二藩。”
《天禄琳琅》:“《谷梁注疏》,晋藩藏本。朱谋囗(土韦)《藩献记》:晋庄王钟铉,宪王之子,高皇帝曾孙也。正统七年,以榆林王进封。博古喜法书,尝令世子奇原刻《宝贤堂法帖》。今世传书画多晋府章,即其人也。”
又:“《唐柳先生集》,晋庄王钟铉藏本。”
《甘泉乡人稿跋明晋藩刻元文类》:“晋藩自太祖子恭王?始封太原。当嘉靖十六年丁酉,长史马朋作序时,为简王新囗(土典)嗣封之二年。《明史诸王表》:‘端王知烊,嘉靖十二年薨,无子。新囗(土典)以新化王知囗(火节)长子奉敕管府事,十五年嗣封。’序称:‘志道堂先王殿下刻《文类》,未完,我虚益堂贤王殿下,仰承先王之统,克绍厥志。’先王当谓端王知烊也。端王之祖靖王为世子时,尝取《阁》、《绛》、《大观》、《宝晋》诸帖,益以所藏宋无明人墨迹,为《宝贤堂帖》。端王合刻《文选》、《文粹》、《文鉴》、《文类》、《文衡》。简王能踵成其志。以氏身为长史,盖亲见两贤王美行者。其文以河间献王为比,无愧辞矣。”
又,《跋秦藩本史记》:“嘉靖十三年,秦藩鉴抑道人序。以《明史诸王传表》考之,乃定王惟焯也。序称:‘我简祖呻吟占毕,以力学终其身。’则为简王诚泳。定王为简王从孙,传称有贤行。序言:‘景慕卫武,以鉴抑名轩。’则信乎其有贤行矣。”
严元照《书宋板王荆文公诗注残卷后》:“乾隆乙卯,予从友人借得宋刻两册,有‘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印,盖明晋藩藏书也。”
《式古堂书画考》:“赵待诏《瑶岛会真图》有‘晋国奎章’、‘道济书府’、‘晋府书画之印’、‘清和珍玩’、‘乾坤清气’各朱记。”
八七、光泽荣端王宠 衡恭王祐楎
高唐王厚煐 庐江王见湳 徽王
光泽系出自辽府,高唐系出自衡府,
庐江系出自郑府,与徽府书共千古。
《明诗综小传》:“光泽荣端王宠囗(氵寰),辽惠王成炼次子。成化二十三年封。何乔远云:王积书万卷,世宗赐堂名曰博文。”
《居易录》:“岳珂《玉楮集》,衡府高唐王家钞本,流传绝少。高唐王讳某,号岱翁。工篆隶,癖嗜古书,写录多秘本。鼎革后,散落市肆。纸墨精好,装潢工致。康熙乙巳,青州市中得刘贡父《春秋权衡》、《意林》二书,亦高唐府中物。”
《天禄琳琅》:“《史记》,明兴宗第四子衡王允熞藏本。有‘衡王图书’印。”昌炽案:兴宗子封衡王者,名允囗(火熙),非允熞也。允囗(火熙),靖难时改封怀恩王。此衡王为宪宗第七子衡恭王祐楎。高唐王名厚煐,衡恭王之从父,以博雅闻。俱见《明史》。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图绘宝鉴》黄荛圃跋云:‘收藏为庐江王,犹是几百年前故物。拜经楼主人以为装潢极精,非民间藏书。吾见成化时阁本《大唐开元占经》,每册俱用黄绫作簿面,黄绢作签条。此可见宫书郑重,即装潢可辨也。’简庄征君跋云:‘庐江王藏书甚富,余所见凡数种,皆善本云。’”昌炽案:《天禄琳琅续编》:“元本《贞观政要》有‘宗藩清暇’、‘庐江王文房记’二印。”《明宗室世系表》:“郑简王祁鍈第十子见湳,别封庐江王。历四世:祐昂、厚光、载禋。”《持静斋书目》:“宋刻《郎君胄诗》有‘庐江王文房印’。”《读书敏求记》:“《蟋蟀经》二卷,予昔藏徽藩芸窗道人五綵绘画本,为季沧苇豪夺去。”《千顷堂书目簿录类》:“《徽府书目》一卷。《衡府书目》一卷。”
八八、宋文宪濂 曾鲁得之
憔悴庐山一炬痕,绛云种子已无存。
精灵未绝青萝本,不见中郎见虎贲。
《澹生堂藏书约》:“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聚书万卷。”
《百宋一廛赋》:“庐山《长庆》,见取六丁;金华太史,独著精灵。”注:“《长庆集》,北宋时镂板,所谓‘庐山本’者。庚寅一炬,种子断绝。唯此金华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板,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希世珍。”昌炽案:“此书亦见《读书敏求记》,今藏潘文勤师滂喜斋。
《天禄琳琅续编》:“宋本《春秋经传集解》有‘文渊阁印’、‘金华宋氏景濂’诸印。又《史记》、《文选》皆有景濂印。”
《持静斋书目》:“《群书事林广记前集》卷之一,《后集》卷之二,陈元靓编。宋刊本,有‘陶九成’、‘宋景濂藏书’诸印。考《明史艺文志稿补》:‘宋有陈元靓《事林广记》十卷’。盖即其残帙。陶、宋二公藏书,至今尚存。吉光片羽,固不得以寻常残牍视之矣。”
宋濂《礼部侍郎曾公神道碑》:“公讳鲁,字得之。所藏子史动数百家,各揽其精而掇其华。闻有僻书隐牒,不惮道里之远,必购得之。”
八九、徐达左良夫
偶来山廨饵苍术,燕俎匏尊囗(奭斗)磵流。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