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于其所好,劳心苦力以求得之,必将谨护珍袭,不至于废坏。逮后之人,未尝知得之之难,盖有[视之漠然,不以留意,]弃之如瓦砾者[矣]。吾惧后之人不知守也,[凡书其]志吾之所以得,而勉其所以守。盖昔人爱一草一木,犹戒子孙以勿坏,矧书籍圣贤至训之所寓乎。敬之哉!”又:“宋虞世和甫最爱黄庭坚,每得佳墨精纸奇玩,必归鲁直。国初,王羽仪之最善杨士奇。杨喜收书,或数月不相见,相见辄赠一书,皆赠遗得人者也。”
《读书敏求记》:“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二卷。昔杨文贞公得此书于伯氏,无何失去。伯氏不乐,至形诸诟詈。昔人矜重书籍如此,后学勿漫视之。”
《天禄琳琅续编》:“《常建诗集》,明杨士奇家藏。有‘东里草堂’、‘庐陵杨士奇印’二朱记。”
九三、周文襄忱 国朝丁日昌禹生
牧马真能除害马,车船来往载书随。
里中但祝庚桑楚,未有桐乡朱邑祠。
《明诗综小传》:“周忱字恂如,庐陵人。户部尚书,改工部,谥文襄。性好储书,其《藏室诗》云:‘群经既并蓄,百氏无弃捐。所至每充栋,来往劳车船。’”
《乾隆苏州府志名宦传》:“周忱,永乐二年进士。宣德五年,用大学士杨荣荐,授工部侍郎,巡抚江南。景泰四年十月卒。”
“丁中丞名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同治间,开府吾吴,御吏严而爱民如子。身后谤誉参半,实则精明慈惠。文襄之后,能福吾吴民者,公其一也。藏书极富,其为上海道时,宜稼堂郁氏宋元旧本,都归插架。有《持静斋藏书目》五卷。其尤精者,景祐本《汉书》、世綵堂《昌黎集》及宋刊《礼记要义》、《礼记集说》、《两汉会要》、《东都事略》,皆至宝也。中丞后改闽抚。解官后,芸签缥带,载归韩江。吾友袁宝璜黼仲曾寓其斋,一饱眼福。中丞《百兰山馆集》有《园居杂咏》云:‘中岁嗜古籍,简编时在手。佞宋复佞元,第恨乏科斗。人或嗤画龙,我自餍刍狗。思误亦一适,穷源须缓叩。不嫌万卷陈,但恨二竖蹂。文园岂消渴,昌谷辄干呕。渐觉入膏肓,何自致枯朽。夜梦儒冠人,自言忘年友。指示痼疾由,恍若肝胆剖。琅嬛本福地,俗客奚可守。君非蓬岛仙,艺苑漫搜取。譬如鸡皮翁,强拥卢家妇。情意不联属,自顾增老丑。又如灌园夫,遽膺青紫绶。进退失常度,有若被械杻。彼苍吝清福,不在富贵后。胡为聚宝笈,享享若敝帚。何不学处仲,开阁任奔走。送书如送穷,去病犹去垢。闻言意开豁,默审心沮忸。思欲捐夙好,又恐受诳诱。去书若存病,无苗徒剩莠。吾书亦有神,敢一卜休咎。稽首决从违,神曰然否否。’”
莫友芝《宋元本经眼录》:“《仪礼郑注》,宋淳熙本。同治甲子,署苏松太道丁禹生获之上海肆中。审定为‘实事求是斋’经籍之冠。”
九四、袁忠彻静思
一骑传宣至北平,叩头伏地颂神明。
传家忠孝空言耳,但解纵横效蒯生。
《明诗综小传》:“袁珙字廷玉,鄞人。有《柳庄集》。”
《静志居诗话》:“家本士族。其父彦章,仕元为翰林国史检阅,世称菊村先生。尝作《布衣歌》云:我家颇读书,初非田舍翁。道其实也。”
《今言类编》:“廷玉少游海上,遇异人授相术,论人吉凶辄验。成祖闻廷玉名,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密召至北平。一见,伏地叩头曰:‘真太平天子。’靖难后,召为太常寺丞。子忠彻序班。未几,珙请老归,卒,赠太常少卿。忠彻能传父术,宣德中,尝侍上,言天颜惨肃,恐宗人有急变。未七日,高煦反书至。官尚宝少卿,致仕,卒年八十有三。”
莫氏《经眼录》:“《皇朝仕学规范》四十卷,宋淳熙本。有‘尚宝少卿袁氏忠彻印’及袁氏静思斋引《颜氏家训》六十五楷字长木记。”
陆心源《蜀大字残本汉书跋》:“袁忠彻字公达,一字静思。天顺二年卒,年八十三。性好学,博涉多闻。陈敬宗《符台外集序》称,忠彻退朝之暇,日与缙绅文士磨砻讽咏,故其收藏亦富。”
《式古堂书画考》:“东坡《书刘锡敕》有‘忠彻’、 ‘南昌袁氏家藏珍玩’、‘子孙永保’、‘袁申儒印’诸朱记。”又:“赵待制《临洛神赋》有‘忠彻’、‘瞻袞堂’朱记。”又:“袁伯长《同日分途帖》有‘袁氏 父子列卿’、‘忠孝世家’、‘袁氏忠彻’朱记。”
九五、叶文庄盛 玄孙恭焕伯寅
七世孙国华白泉
涌出飞泉映佩刀,霜寒绝徼忆麾旄。
百余年后方星散,毕竟书厨锁尚牢。
《明史叶盛传》:“盛字与中,正统十三年进士,吏部左侍郎。谥文庄,成化十年卒。”
归有光《太学生叶君墓志铭》:“文庄生乡进士讳晨。晨生衡州府同知讳梦淇,君之考也。君讳良材,字世德,为文庄公世嫡曾孙。子二人:长恭焕,次恭炌。孙男二人:俭封,俭圭。”
《乾隆苏州府志》:“崑山叶文庄公盛宅在东城桥西。公生平嗜书,手自雠录至数万卷,尝欲作堂以藏之。取《卫风淇澳》学问自修之义,名曰‘菉竹’。至公之玄孙恭焕。堂乃克成,王世贞为记。恭焕又于宅东作‘茧园’。其孙工部国华,拓地增葺。尝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