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447-藏书纪事诗-清-叶昌炽-第36页

志铭》:“君喜积书,见书必力购。家惟一童,日走从友人家借所未读书,手钞口吟,穷日夜不休。所获学俸,尽费为书资。家甚贫,或时不能炊,至质衣以食。而玩其书不忍弃,竟以积劳得羸疾。”又云:“阎之先,临江人,国初以事徙隶苏州卫。父鉷,生君于洞庭山中,因名起山,而字秀卿。卒年二十四,正德丁卯正月乙亥也。”
《列朝诗传》:“秀卿著述自《二科志》以外无传。”
一二四、王宠履吉 彭年孔嘉 周天球公瑕
雅宜山人王履吉,隆池山人彭孔嘉。
同是文门霞外客,论古更约周公瑕。
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君于书无所不窥,手写经书,皆一再过。少学于蔡羽先生,居洞庭三年。既而读书石湖之上二十年,非岁时省侍不入城。生弘治甲寅十一月八日,卒嘉靖癸巳四月三十日,年四十。”又云:“君讳宠,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别号雅宜山人。”
《列朝诗传》:“宠兄守,字履约。举进士,抚治郧阳,而履吉已前死。死后数十年,履吉名满天下。人之犹知有履约者,以履吉为之弟也。”
《苏州府志》:“宠有越溪庄,在石湖上。中有采芝堂、御风亭、小隐阁。”又:“彭年字孔嘉,父昉,正德辛未进士。年性颖异,嗜读书。诗宗盛唐,旁及香山、郢州。精法书,宗颜、欧。以贫死。”又:“周天球字公瑕,太仓人。年十六,随父徙吴,从文征明游。善在小篆、古隶、行、楷。一时丰碑大碣,皆出其手。”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和靖先生诗》有彭年跋,云:‘此集为匏庵相国所藏,标题尚公手迹也。嘉靖戊申春,礼部陆君购得之以遗余。隆池山樵彭年书于寒绿堂。’”
《式古堂书画考》:“赵子固《墨兰图》有‘群玉山樵’、 ‘六止居士’印。”昌炽案:滂喜斋藏宋刻《云斋广录》有“王履吉印”、“铁研斋”二朱记。又宋刊《东观余论》、元本杨子《法言》,并有“古吴王氏”、“王履吉印”,与“竺坞”、“玉兰堂、”“翠竹斋”、“梅溪精舍”、“五峰樵客”、“文氏”诸印杂厕不分。当是雅宜遗书,身后尽归竺坞。余在菰里瞿氏所见两家藏本,亦如此也。滂喜潘氏又有宋刻《淮海居士长短句》,明吴文定、文寿承、周天球皆有藏印。
一二五、顾仁效 顾元庆大有
文房远在白云间,欲往从之不可攀。
但听道旁樵父说,顾家门外有青山。
王文恪鏊《阳山草堂》:“顾仁效结庐阳山之下。弃去举子业,独好吟咏,兼工绘事。坐对阳山,拄颊搜句,日不厌。或起作山水人物,悠然自得,人无知者。”
《天禄琳琅》:“《资治通鉴纲目》,明顾仁效藏本,有‘静学文房之印’。”
《铁琴铜剑楼书目》:“《春秋经传集解》宋刊本有‘彦先’、‘顾仁效’二朱记。”
《楹书隅录》:“宋本《礼部韵略》,每册有‘南京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关防’、‘夹山人书画印’、‘长洲顾仁效水东馆考藏图籍之印’。”
《皕宋楼藏书志》:“《通鉴》残本,有‘顾仁效水东馆考藏图籍之印’。”
王穉登《顾大有先生墓志》:“顾元庆字大有,吴之长洲人。家阳山大石下,学者称之曰大石先生。”
《列朝诗传》:“元庆家浒市,兄弟多孅啬治产,山人独以图书自娱。所居曰‘顾家青山’,在大石左麓。山中有胜迹,皆自为之记。名其堂曰‘夷白’,藏书万卷,择其善本刻之,署曰‘阳山顾氏文房’。王伯谷往访之,年七十五,犹吟对不倦。”
俞仲蔚《顾山人元庆大石山居》诗:“白发无王事,门当大石山。云霞栖栋里,歌赋向人间。谷口听琴至,松根拾菌还。客留唯茗椀,日觉古心间。”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开元遗事》,阳山顾氏藏本。顾名元庆,在吴中为藏书前辈。”又:“宋刻本《新序》,阳山顾大有所藏。”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元刻《范文正遗迹》有‘大石山人印’、‘吴郡顾氏元庆珍藏印’。”昌炽案:元庆刊有《文房小说》四十二种。又刻《明朝四十家小说》,中《瘗鹤铭考》即元庆著。又著《文房清事》一卷,《十友图赞》一卷,《茶谱》一卷,刻入《格致丛书》。《云林遗事》一卷,《大石山房石友谱》一卷,《夷白斋诗话》一卷,《阳山新录》一卷,刻入《梓吴》。据《王百谷墓志》,其所撰又有《檐暴偶谈》一卷,《紫府奇言》一卷,《云拊新编》三卷,《消暑珠》一卷,《大石八景记》一卷。
一二六、袁褧尚之
江左清谈擅籍咸,选楼更系五臣衔。
两书已足沾来学,九百虞初大可芟。
王世贞《袁鲁望墓志铭》:“君祖鼎,生四子,曰表、曰褧、曰褒,其最少者曰胥台公袠。与其伯父之子袞、裘,皆用文章显名,吴中时人目之曰‘汝南六俊’。胥台公实生君,名以尊尼,而字之曰鲁望。”
《苏州府志》:“表字邦正,临江通判。褧字尚之,吴县学生,晚耕谢湖之上,自号谢湖。褒字与之,太学生,晚筑室桃花坞,抱膝长吟,于声势泊如也。袠字永之,嘉靖乙酉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袞字补之,嘉靖戊戌进士。裘字绍之,吴县学生。”昌炽案:“谢湖所刻有六臣本《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