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447-藏书纪事诗-清-叶昌炽-第90页

尤不可更仆数。《青云梯》,《锦绣段》,皆成于临场之学究,而刻于射利之贾竖,皆坊刻也,不谓之宋刻不可也。五十年以前,曾与吴绣谷、赵勿药两君龈龈切究之,自矜以为独得之秘,一之即能登吾堂而哜吾胾,可不谓之夙有神解乎?欣讬斋有山池之胜,一之读书其中,即藏书于其中,积卷至二十万有奇,可谓富矣。”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宋本《前汉书》,仁和朱朗斋跋云:‘武林汪氏有振绮堂,为藏书之所。与同郡诸藏书家若小山堂赵氏、飞鸿堂汪氏、知不足斋鲍氏、瓶花斋吴氏、寿松堂松氏、欣讬山房汪氏,皆相往来。彼此互易,借钞借校因得见宋椠、元钞,不下数百十种。然其中关系经史之大者无多,惟欣讬山房有魏鹤山《仪礼要义》一部,为经学失传之本。’”
二七八、沈廷芳畹叔
查浦查田有典型,涪陵留共片毡青。
吴山家近忠清里,燕市园邻接叶亭。
《鹤征后录》:“沈廷芳字畹叔,一字萩林,号椒园,浙江仁和人。由兵部侍郎杨汝榖荐举,除庶吉士,官至河南按察使。著有《隐拙斋集》。”昌炽案:杭大宗有《隐拙斋箴》,沈果堂有《隐拙斋记》。果堂又有《沈公墓表》云:“仁和沈公,以乾隆十六年十一月壬申葬其县皋亭山,公子廷芳请表其墓。公讳元沧,字麟洲,以副榜贡生进经籍,圣祖仁皇帝命入武英殿书局。康熙六十年,授文昌县。”
全祖望《送沈萩林之蔚州引》:“康熙中叶,盐官查氏之诗,鼓动一时。后进萩林尊公文昌君,为声山詹事爱婿。詹事下世,查田诸老相继归里。而风波骤起,门户荡析,文昌亦横遭吏议。萩林崎岖患难,藏书星散。”
《藤隐杂记》:“接叶亭在烂面胡同,乾隆丁巳,沈椒园侍御寓此。徐恕斋以丹赠诗云:‘床休论上下,廨各占东西。诗派追初白,宦情共软红。’”
《楹书隅录》:“《黄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后有跋云:‘《黄山谷集》南宋刊本,吾家世藏宋本,仅留此种,是可宝也,子孙其善守之。乾隆壬戌除夕,隐拙翁廷芳志。’各册有‘查昇之印’、‘仁和沈廷芳字畹叔一字茮园’、‘古柱下史’、‘古杭忠清里沈氏隐拙斋藏书印’、‘购此书甚不易遗子孙弗轻弃’等印。先生为声山宫詹外孙,是书乃查氏所藏而后归沈者,世无二本,洵至宝矣。”
二七九、全祖望绍衣
敞裘典尽典遗书,且访监仓策蹇驴。
如此长安居不易,犹分清俸苦钞胥。
《鹤征后录》:“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人。乾隆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外补假归。著有《鲒埼亭诗文集》。”注云:“先生有兄祖谦,六岁觞,太夫人哭之哀,忽张目曰:‘吾当再来补之。’后十年生先生,亦慧甚,故小字曰补。”
严可均《全绍衣传》:“性好聚书,弱冠时登范氏天一阁、谢氏天赐阁、陈氏云在楼,遇希有之本,辄借钞。”昌炽案:谢山有《读吴草庐春秋纂言》云:“钞之同里陈同亮处士家。”此即云在楼主人陈小同也。
《鲒埼亭集双韭山房藏书记》:“予家自先侍郎公,藏书大半钞之城西丰氏,其直永陵讲筵,赐书亦多,所称阿育王山房藏本者也。侍郞身后,归于宗人公之手,以其为长子也。先和州公仅得其十之一。宗人子孙[最无聊,再传后,]尽以遗书为故纸,权其斤两而卖之,无一存者。先宫詹平澹斋亦多书,诸孙各分而有之,遂难复集。和州春云轩之书,一传为先应山公,再传为先曾王父兄弟,日积月累,几复阿育王山房之旧。而国难作,[尽室避之山中,藏书多难挈以行,留贮]里第为营将所踞,见有巨库,以为货也。发视皆书,大怒,付之一炬。[于是予家遂无书,难定,]先赠公授徒山中,稍稍以束脩之入购书,其力未能购者,或手钞之,先君偕仲父卽以钞书作字课。已而,予能举楮墨,先君亦课以钞书。吾乡诸世家遭乱,书籤无不散亡。吾家以三世硏田之力,复拥五万卷之储胥,其亦幸矣。双韭山房者,亦先侍郞之别业,在大雷诸峰中,今已摧毁,而先赠公取以颜其斋者也。”又《春明行箧当书记》:“予年来陆走软尘,水浮断梗,家书五万卷中,常捆载二万卷以爲芒屩油衣之伴。舟车过关口,税司诸吏来胠箧者如虎,一见索然,相与置之而去。雍正癸卯,留滞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不能不出其书质之。适监仓西泠黄君闻余之有是举也,请归之于其邸。黄君之邸,与予有十里之遥,过此以往,萧晨薄暮,偶有考索,策蹇驴而爲剥啄之声者,非予也耶?鸡黍之请,自此殷矣。”
《谢山年谱》:“乾隆元年,先生入庶常馆,借《永乐大典》读之,钞高氏《春秋义宗》、荆公《周礼新义》、曹放斋《诗说》、《刘公是文钞》、《唐说斋文钞》、史真隐《尚书周礼论语解》、袁正献、正肃《文钞》、《永乐宁波府志》,皆世所绝无而仅见者。”昌炽案:先生《钞永乐大典记》,见《鲒埼亭集外编》。
二八○、董熜谓瑄 董蠡舟铸范
太卜三梦先致觭,郑人讼鹿更迷离。
拨灰缩粕何须尔,转瞬钟鸣欲觉时。
《两浙輶轩录》:“董熜字谓瑄,一字纳夫,乌程人。诸生,雍正甲寅荐博学鸿词。著《江南诗文集》。陈世修序略云:‘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