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541-顾亭林诗文集-明-顾炎武-第50页

体的说明和例证;更重要的是,这些篇书札还真实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社会一些丑恶的现实。如清代官僚集团的腐败黑暗,人民在官僚、地主和高利贷的重重压榨下至于「人多相食」的悲惨命运;以及清廷如何通过文字狱、举博学鸿词科、开明史馆等措施,以尽其摧残民族文化、牢笼和杀害遗民志士的「能事」。使我们今天读到这些文字,还彷佛可以想见顾亭林当日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至于两见于残稿及刻本亭林文集中的三十九篇书札,经过比勘,也发现了残稿文字有的可疏通补苴刻本文字的疑滞和阙误(如残稿卷一与王山史书等);有的可订正张穆顾亭林年谱诗文系年的舛错(如残稿卷一又与熊耐荼书等) 【 详见拙作论顾炎武的蒋山佣残稿。四川大学学报一九五九年第五期。】 ;有的可考知顾亭林作书年月和收书人的姓名(如残稿卷二与郭九芝辞祝书等)有的还可从而考见顾亭林的立身行事、游踪活动与誓死不仕异朝的孤忠亮节的。真是佳处联翩,难以缕举。像残稿卷二答李子德书、卷三答潘次耕书文末较刻本文集多出的那各一节文字,又是多么义正词严,有力地展现出一位抱着亡国惨痛的遗民志士,对于故国的怀恋和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这些文字,对于三百年以下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所起的鼓舞作用,又远远不是文字校勘上的得失所可比拟的了。
  我们知道,顾亭林的诗文在生前即屡经增删改易,有着详略上的不同。如答俞右吉书目自云:「至于向日流传友人处诗文,大半改削,不知先生于何见之。」(残稿卷一)又与潘次耕札异云:「寄去文集一本,仅十之三耳,然与向日钞本不同也。」(亭林余集)这本残稿系据亭林原稿传録,文中所描述的情事和口吻,大体上都最为接近本来的面目。自清吴映奎、车守谦、张穆、余嘉以次诸人均未见及 【 据吴映奎、张穆顾亭林年谱和余嘉顾亭林诗谱所辑亭林著述目録均未列有蒋山佣残稿,是其体。】 ,至可珍惜。因之,今天将这本幸存于焚禁之余的残稿和记事重加编次刊行,以供国内外文史学界人士的研讨,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有着特殊意义的工作。
●蒋山佣残稿卷一
答门人毛景岩
  答张稷若书
  与馆中诸公书
  与朱长源
  答人书
  与李子德
  与公肃甥一
  与公肃甥二
  又与公肃甥书
  与李霖瞻
  又与李霖瞻
  与李星来
  又与李星来
  与魏某一
  与魏某二
  与魏某三
  与李中孚
  答陈亮工
  与王山史
  与戴枫仲
  与侄公成
  与
  答王山史之一
  答王山史之二
  答王山史之三
  答汤荆岘
  与关中友人书
  与友人书
  答原一甥
  答公肃甥
  与弟大云
  病起与蓟门当事书
  答迟屏万
  与熊耐荼之一
  与熊耐荼之二
  答再从兄书
  答俞右吉
○答门人毛景岩 【 讳今凤,贡监,长洲人。】
所问汪承毛后,钝翁之言亦颇合于理。但末段多受产一议,便似有为而作,以豫箝毛氏之口,为一篇之蛇足耳。令伯广之之嗣于毛,有祖无祢,此乃前人之失;然而广之终身不易姓者,自必有说。今为子者,将改其已没之父使之姓汪,亦非理之所安。征诸近代故事:魏恭简公,昆之大儒也。其家一世姓魏,一世姓李,相为昭穆,传之二三百年,此必有不得已而为之者矣。乃若海宁之陈,为宋高太尉之后,登科者数世,皆以陈为姓。及百史得罪,而彦升欲复姓高,则世论反以为讥。盖君子于名之不正,不可自我而作,苟其受之先人,沿之昔日,则亦「无改于父之道」而已。况毛之与汪,共出姬文,不得以莒、鄫非族为比。
○答张稷若书 【 讳尔岐,山东人。】
别论谆谆,深感厚意,然有所不得已者。弟章丘册地一十顷,就中原主谢世泰占产反多诬陷,足下谓此岂得已而为之哉?久客历下,杜门守岁,不免饥寒,亦复何乐于此?来教谓此庄必卖去方断葛藤。今非无愿买之人,而田亏粮羡,至四五十亩,谁肯包赔?此必不成之事。万一天下有此痴人,某亦决不肯胡涂相付,以彼人之欺我者而转欺人也。若欲拱手让之,以博高洁之名,则当莱人构祸之日,便宜舍此而去,不应至今日而方始踌躇,退不成俗人,进不成高士也。孔子曰:「以直报怨,而不报无道,止于南方之强,非君子之中也。」使虞、芮之君一让一不让,而文王许之,是长乱而施夺也。无以听诸侯之讼,而立万民之师矣。王符有云:「痛不着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此天下之通弊,而山左之人,则更有异焉者。于外来之客,则望之为伯夷,而独许其乡之人之为盗跖,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凡□所以言此者,盖为一二辈悠悠之口,若足下之至诚相爱,则中心藏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