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而不中者哉?”显密不二门,此陀罗尼即一切陀罗尼,诵之即是诵大小《弥陀》诸经,即是诵《法华经》,亦即是诵一切经,十方三世佛经。教相不二门,佛言法华三昧,即是言上品上生也。华果不二门,此方为华,西方为果;此生为华,生彼为果。十方不二门,如天台智者大师说不可具说。三世不二门,如天台说。心佛不二门,如大势至菩萨说。
双非双亦门颂
昔龙树菩萨作《四不偈》,六祖大鉴大师作《识智颂》,杜顺和尚作《漩复颂》,宋莹中大师作《三千有门颂》。予读天台师《觉意三昧》竟,发明之,乃制《双非双亦门颂》,颂曰:既双遮,那双照?先遮后照,拖泥带淖。既双照,那双遮?先照后遮,忙如乱麻。遮堕三句,照堕四句,堕三四句,那有是处?离三四句,别无言句,佛依二边,我依四句,谤佛谤我,莫谤龙树。破者立之,立者破之,即立即破,我无两时。你谤你捉,是思议境,不思议境,岂复立境?我不立境,我无凡圣,你今说空,所空何物?囫囵现成,双非双亦。天台龙树,龙树天台,大事出现,佛知见开。
附:重定双非双亦门颂一首
丁酉九月二十五日,天将曙,梦梵僧告予:龙树因缘偈,须以一口气急读之,不得拟议。既寤,取笔改定旧所制颂。是为《重定双非双亦门颂》。捉双遮,放双照,先遮后照,拖泥带淖。捉双照,放双遮,先照后遮,忙如乱蟆。立者破之,破者立之,即破即立,无呼吸时。遮堕三句,照堕四句,我堕四句,我无是处。你离此句,别无言句,滑达失步。佛依二边,我依两句,谤我谤佛,莫谤龙树。你谤龙树,谤一切处,我礼龙树,礼一切处。你捉一境,道有凡圣,我捉一境,是不立境。我不立境,圣凡凡圣,道我捉空,空何等耶?空受我捉,何所本耶?现成现成,囫囵囫囵。天台龙树,龙树天台,大事出现,知见华开。
正译
第一(正《法华经》秦译)
《妙法莲花经》入震旦之一千四百四十四年,为大清道光之丁酉岁,龚巩祚始正之曰:译者误也。误奈何?曰:此书实二部,各有序、正、流通,合并之,误者一。前经十品,后经十一品,无二十八品,今二十八品,其七伪也,其一别行也,误者二。二经各有蔓衍,后经尤杂糅,译者不察,误者三。颠倒失其次,移《安乐行品》于后经之中间,误者四。移《嘱累品》于《药王普门》诸品之上,使已没之宝塔复有言辞,使未离佛侧之文殊来自大海,疑惑众生极矣,误者五。又告之曰:第五事,晋译、隋译不误。
正译第二(正《大品弥陀经》魏译)
或问龚巩祚曰:《阿弥陀》四十八愿有之乎?龚巩祚曰:蛆虫师之言也,若非蛆虫师之言,则译者为之。昔者法藏比丘之发愿也,有本有迹,有理有事。本也者,泯一切数,立一切数,一数摄无量数,无量数入一数。若十方,若过去世,若见在世,若未来世,无一色非我愿者,无一香非我愿者,乃至若地,若水,若火,若风,若耳,若眼,若鼻、舌、身,若意,若我愿,若它愿,无非我愿者。是故我愿实不可得;是故我愿实无有数。尽十方众生皆成阿罗汉,测量卜度,欲照明其数,终不可得,如其迹则必有定矣。我在西方,非东,非北,非南,亦非四维,亦非上下。成佛以来,十劫而已。非一劫、二劫,乃至九劫,亦非多劫。娑婆众生,不感我说,释迦代说。自说其迹不定,法藏诳众生矣,代说之不定,释迦诳众生矣,结集之者书其数不定,阿难诳众生矣。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大藏》所见,或以四十八愿,或以三十六愿,或以二十八愿,或以二十四愿。四十八愿,独见流通,乍聋乍眩,讵可信受者乎?
正译第三(正《大本弥陀经》)
问:依魏康僧铠译四十八愿,何不可也,讵知非众生因缘,当信受是四十八愿也哉?答:不可也。我为一一正之如左,盍平心察文义矣!
第十七愿,衍文也。十方诸佛说经行道之迹,各各不同。众生因缘不同故,非佛有优劣故;乃言十倍于诸佛,为是十倍谁耶?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只是一愿,非二也。
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愿三段,可并入第二十七愿中。第三十一愿,可并入第二十三愿中。
第三十四愿,衍文也。我刹中人欲生他方,前文明其本愿矣,乃虑堕三恶道,此义不必宣矣。第三十五、三十六愿,皆可并入第二十二愿中。第三十七愿、三十八愿,只是一,非二也。
第四十一愿,衍文。为道场树耶?道树不必当一愿;为菩萨知见耶?菩萨知见,具如上文矣。第四十四愿,衍文。具见上文,且叠见矣。
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愿凡四段,只是一,非四也。然则法藏本愿如何?曰:佛有愿而已,不胪愿之数也。
正译第四(正《弥陀经》)
凡净土众经各各异,发愿多少异,予揭之矣。有明袁居士为《西方释异篇》,有身城大小异释,有寿量多少异释,有花轮大小异释,网其众说,弥缝同异,可谓勤矣。予乃正告震旦曰:不足辩!凡言大小、高卑、延促、多寡之数,十九是西竺注疏小师依托为之。一切经预设架构,言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乃至言八万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