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
永康王大圣皇帝之嫡孙。人皇王之长子。太后钟爱。群情允师。可於中京即皇帝位。《通鉴后汉纪》二、《国志》四。据《通鉴》永康王兀欲集蕃汉臣於府署宣契丹主遗制。《胡注》:“遗制,兀欲自为之也。”
○致周太祖书(应历元年 穆宗)
两地通欢,近因吾祖议和好之理,为远大之谋。(《册府元龟》九八○。)
○遗南唐元宗书(应历二年 穆宗)
大契丹天顺皇帝。谨致书大唐皇帝阙下。贵朝使公乘鎔等自去秋以达东京海岸。適遭国祸。今年二月二十六日。部署一行。并诸仪物兵铠。已至燕京。兹蒙敦念先朝。践修旧好。既增摧痛。又切感铭。贵国长直官王朗。陈篆。取间道先回。用附咨报。公乘鎔等已遣伴送使陈植等同回。止俟便风。即令引道。(陆游《南唐书契丹传》。)
(按《南唐书》称契丹主兀欲(世宗)被杀,弟述律遗元宗书云云。述律,穆宗小字也。缪氏作述律后误。)
○谕大臣诏(应历七年 穆宗)
有罪者法当刑,朕或肆怒,滥及无辜,卿等切谏,无或面从。《辽史穆宗纪》
○报谕萧思温(应历九年 穆宗)
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辽史》七八《萧思温传》。)
○责北汉主书(应历十三年 穆宗)
尔先人(人,《太平治迹统类》作父。)穷来归我。我先兄天授皇帝。待以骨肉。洎余继统。益修前好。尔父即世。我用命尔即位柩前。丹青(青,《统类》作书。)之约。我无所负。尔父据有汾州(州,《统类》作国。)七年。止称乾祐。(乾祐,《统类》作乾裕。)尔不遵先志。辄肆改更。李筠包藏祸心。舍大就小。无所顾虑。姑为凯觎。轩然举兵。曾不我告。段常尔父故吏。本无大恶。一旦诬害。诛及其妻子。妇言是听。非尔而谁。我务敦大义。曲容瑕垢。父子之道。所不忍渝。尔宜率德改行。(以上六字,《统类》无。无自贻伊戚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平治迹统类》二。)
(按《宋史》四八二《北汉刘氏世家》有《责北汉主书》曰:“尔不禀我命,其罪三:擅改年号一也;助李筠有所凯觎二也;杀段常三也。”又《宋史纪事本末》十二《平北汉》目下,有契丹主以书贻北汉主曰:“尔不禀我命,擅改年号,助李筠杀段常,其罪有三。”均是节略比书大意。)
○谕有司诏(应历十六年 穆宗)
自先朝行幸。顿次必高立标识。以禁行者。比闻楚古辈。故低置其标深草中。利人误入。因之取财。自今有复然者。以死论。(《辽史》六一《刑法志》。)
(按《穆宗纪》应历十六年七月壬午谕有司:“凡行幸之所,必高立标识,令民勿犯,违以死论。”似即此诏之节文。)
○整顿官吏诏(应历十八年 穆宗)
左右从班有材器幹局者。不次擢用。老耄者。增俸以休於家。(《辽史穆宗记》)
○谕太尉代歌诏(应历十九年 穆宗)
朕醉中处事有乖。无得曲从。洒解可覆奏。(《辽史穆宗纪》。)
○责北汉主诏(保宁二年 景宗)
朕以尔国。连丧二主。僻处一隅。期於再安。必资共治。继文尔之令弟。李弼尔之旧臣。一则有同气之亲。一则有耆年之故。遂行并命。俾效纯诚。庶几辑宁。保成欢好。而席未遑暖身已弃捐。将顺之心。於我何有。(李焘《长编》。)
○谕史馆学士诏(保宁八年 景宗)
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辽史景宗纪》。)
○遣使责萧讨古等诏(乾亨元年 景宗)
卿等不严侦候。用兵无法。遇敌即败。奚以将为。(《辽史》八四《萧幹附讨古传》、《续通鉴》。)
○谕有司诏
盆奴任方面寄。以细故究问。恐损威望。(《辽史》八八《耶律盆奴传》。)
○罢徭役诏(乾亨五年 圣宗)
五稼不登。开帑而代民税。螟蝗为灾。罢徭役以恤饥贫。(《辽史》五九《食货志》。)
(按乾亨五年六月改统和元年,志称乾亨五年,即改元以前。)
○谕诣台上诉敕(统和元年 圣宗)
诸刑辟已结正决遣而有冤者。听诣台诉。(《辽史圣宗纪》)
(按台即御史台。)
○谕三京等诏(统和元年 圣宗)
谕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副留守判官诸道节度使判官诸军事判官录事参军等。当执公方。毋得阿顺。诸县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徵求。毋或畏徇。恒加采听。以为殿最。民间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有孝於父母。三世同居者。旌其门闾。(《辽史圣宗纪》。)
○谕有司诏(统和元年 圣宗)
册皇太后日,给三品以上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辽史圣宗纪》。)
○谕枢密院诏(统和元年 圣宗)
谕沿边节将,至行礼日。止遣子弟奉表称贺,恐失边备。(《辽史圣宗纪》。)
○谕驸马都尉萧继远等诏(统和四年 圣宗)
固守封疆,毋漏间谍。军中无故不得驰马,仍纵诸军残南境桑果。(《辽史圣宗纪》。)
○赐高丽王王治诏(统和十二年 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