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凡称大僚,皆得尽善。陛下念黎元之困,设令长之科,群僚举知,天下蒙福,荐贤相继,敦劝大行,苟或容私,则利害攸伏。伏请所举县令到任,刑罚冤滥,及有赃犯者,其举荐官削阶,及停见任,书上考。并准元和三年敕处分。委御史台、诸道观察使严加察访,不得容贷。其诸道所举官属,及有状论荐人,如有赃犯过恶,亦请具名闻奏,量加殿罚。所冀人知戒惧,不敢妄行,为官择人,得贤报国。(《唐会要》六十九)
○孙用祖荫准例收补奏(元和六年十一月,礼部)
准今年九月吏部所奏,敕应补太庙斋郎,用荫官并五品已上子,六品常参官子补者。今详节文,所用五品、六品荫者,唯许子,并不该孙。又节文其应补太庙斋郎、郊社斋郎,孙用祖荫,子用父荫,即孙之与子,并许收补,恐前後文字有所差错。今格限已及,须守敕文,其孙用祖五品已上荫者,恐须准旧例收补。(《唐会要》五十九)
○颜[QDDU]奔丧奏(元和六年闰十二月,庐州)
量移官司户参军员外置同正员颜[QDDU],母在扬州十二月二十七日身亡,今请奔丧者。准贞元十八年五月十九日敕,自今已後,流人左降官称遭忧奔丧者,宜令所司先奏听进止。(《唐会要》四十一)
○请定官俸规制奏(元和七年,中书门下)
国家旧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其馀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自一品以下,多少可知。艰难以来,网禁渐弛,於是增置使额,厚请俸钱。故大历中,权臣月俸有至九千贯者,列郡剌史无大小,给皆千贯。常衮为相,始立限约,至李泌又量其闲剧,随事增加,时谓通济,理难减削。然有名存职废,额去俸存,闲剧之间,厚薄顿异,将为定式,须立常规。(《唐会要》九十一)
○登科人据等第高下注官奏(地和八年四月,吏部)
应《开元礼》及学究一经登科人等,旧例据等第高下,量人才授官。近日缘校书、正辽等名望稍优,但沾科第,皆求注拟,坚待员阙,或至逾年,若无科条,恐长侥幸。起今已後,等第稍高文学兼优者,伏请量注校正。其馀署《开元礼》人,太常寺官有阙,相当注。通经人,国子监官阙,相当者,并请先授,以备讲讨。如不情愿,即通注他官。庶名实有恪,纪律可守。其今年以前待阙人,亦请依此条限,使为常制。(《唐会要》七十六)
○勘会诸司食利钱奏(元和九年十一月,户部)
准八月十五日敕,诸司食利本钱出放已久,散失颇多,各委本司勘会。其合徵钱数,便充食钱,若数少不充,以除陌五文钱,量其所欠,添本出放者,令准敕各牒诸司勘会。得报,据秘书省等三十二司牒,应管食利本钱物五万三千九百五十二贯九百五十五文(各随司被逃亡散失,见在徵数额,与元置不同。今但据元置数额而已),秘书省(三千三百八十四贯五百文)、太常寺(六千七百二十二贯六百六文)、光禄寺(一千二百九十九贯六十四文)、宗正寺(一百十七贯九十五文)、卫尉寺(一千二百五十贯九百文)、太仆寺(一千九贯五百文)、大理寺(五千九百二十四贯七百四十文)、鸿胪寺(二千六百六十贯文)、司农寺(二千七百三十五贯七百七十文)、太府寺(一千五百八贯九百文)、殿中省(九百九十贯五百五十文)、詹事府(一千一百九十一贯三百七十七文)、国子监(二千一百四十四贯二百五十文)、少府监(一千三百三十四七百三十一文)、将作监(一千六百十七贯文)、左春坊(一千三百八贯七百七文)、右春坊(一千贯文)、司天台(三百八十贯文)、家令司(一千八百一十贯七百文)、太仆寺(四百三十六贯六百五十文)、总监(二千六百七十二贯文)、左藏库(六百二十贯文)、尚食局(三百三十八贯文)、尚舍局(三百七十四贯三百文)、尚辇局(一百贯文)、太仓(二千四百十五贯六百八十一文)、内中局(六百三十六贯二百文)、万年县(三千四百贯六百文)、长安县(二千七百四十五贯四百三十三文)、左卫(五百四十贯文)、左司御帅府(二百一十贯文)、右司御帅府(一百贯文)。(《唐会要》九十三)
谒先师常参官观礼奏(元和九年十一月,礼部贡院,)
贡举人见讫,谒先师,准格,学官为开讲,质定疑义,常参及致仕官观礼。旧例,至时举奏。(《唐会要》三十五)
○左降官考满量移奏(元和十二年九月,刑部)
准今年七月二十一日敕,诸道左降官等,经五考满日许量移者,其贬降日授正员官,或无责辞,亦是责授,并请至五考满,然後本任处申阙。并馀左降官,缘任处州府多是遐远,至考满日,其有申牒稽迟致留滞者,其剌史、本判官、录事参军等,请与下考。如考满後,虽己申牒,未经量移间,其禄料并准天宝、贞元两度敕文,依旧支给。其本犯十恶等罪已有正名,仍请依旧。(《唐会要》四十一)
○御史职事行立以敕文为先後奏(元和十三年,御史台)
请应除御史职事,但据上日为先後,未上日不得计月数者。